高峰峭壁近江城,晓日浮舟荡漾明。 并峙幽岩云外邃,朋来嘉客坐间盈。 泠泠迸石甘泉冽,馥馥袭人和气生。 此景此游俱胜绝,诗壁仍仰万人英。 |
人生行乐是便宜,惯入深林细品题。 有石两行如壁立,登楼一望觉天低。 亭前秋意惊松露,山外湖光拍柳堤。 此景欲吟吟不尽,夜深分付野猿啼。 |
进退应须与智论,浮萍自在为无根。 扫门何太抛途辙,解佩犹能弃渥恩。 草径旋封迷旧迹,苔阶乱织露新痕。 不唯此景供游赏,无限烟萝尽一吞。 |
忽入桃源景可猜,莫非道士亦曾栽。 舟行泝水沿溪进,花映清流夹岸开。 石涧有岐封碧草,洞门无俗长苍苔。 方知此景非人世,岩谷幽深少客来。 |
哀猿叫落中岩月,野客吟残夜半灯。 此景此时谁会得,白云深处坐禅僧。 |
独院信寥寥,蚕生谷未苗。 残春无数日,积雨复连宵。 不恨流光速,唯伤去圣遥。 那堪当此景,时见落花飘。 |
朅来坐幽亭,恍在昆山曲。 清越声盈耳,群工琢良玉。 又疑跻金阙,仙班佩相属。 圆环碎琼琚,登降互击触。 洒然襟袍爽,无处著利欲。 不贪以为宝,对此景高躅。 |
金山鳌耸压蓬宫,见远堂开万象空。 心与天游身世外,眼随云到有无中。 岭头树接苍梧北。 海面帆来日本东。 此景舂容吟不尽,丹青图写愧宗工。 |
云涛处士老儒林,书法精明古学深。 百粤三吴称独步,八分一字直千金。 桃花关外看红雨,杨柳堂前坐绿阴。 今日窅然忘此景,断碑残碣尽伤心。 |
昔日曾闻洗马池,悠然此景在西溪。 风生水面波纹细,日上堤边树影低。 水底青天沈翡翠,波中明月浸琉璃。 何如花下退朝去,喜看鸳鸯戏石矶。 |
终年萧寺裹,人迹往来稀。 雀踏梁尘落,蜂穿森屑飞。 佛幡书古偈,僧壁挂禅衣。 此景惟予爱,冷然契道机。 |
草木得新露,袭人吹冷香。 泉水夜相激,衾枕自清凉。 我携谪仙人,眉目秀而长。 高怀洗尘累,抵掌论老庄。 若人不世有,此景那可忘。 终当跨皓鹤,同作云间翔。 |
云寿处士老儒林,书法精明古学深。 百粤三吴称独步,八分一字直千金。 桃花关外看红雨,杨柳堂前坐绿阴。 今日窅然忘此景,断碑残碣尽伤心。 |
岂易访仙踪,云萝千万重。 他年来卜隐,此景愿相容。 乱水林中路,深山雪里钟。 见君琴酒乐,回首兴何慵。 |
多少恨。 不见旧时风韵。 浪蕊浮花都懒问。 江头春有信。 夸甚寿阳妆镜。 说甚扬州诗兴。 云破月来堪弄影。 世间无此景。 |
万象森罗不可收,一亭览尽胜高楼。 涂山南觐尊乔岳,渝水东朝合众流。 烟起人家天欲暮,云归海峤月当秋。 此时此景尤佳绝,约客重来信有由。 |
此景仪真亦有年,何人管领向楼前。 江淮自昔虽南北,烟雨从来肯变迁。 万里孤帆遗根在,半空佳句至今传。 诸公欲会当时意,且对沧波泛酒船。 |
春来连日雨沉沉,撩我襟怀转不禁,布谷蜀来知有意,长虹吴下故为淫。 梅香白转千门玉,柳色黄深两壁金。 此景若人真会得,东风谁是不知心。 |
天佑长淮岁屡丰,熙熙还与旧时同。 月逢元夕清光满,人在春风和气中。 自有仪真无此景,一新图画是新功。 与民共乐拚沉醉,蚤觉衰颜借酒红。 |
每见云端上下弦,遥怜破镜两娟娟。 原移此景蟾宫去,日月当令一再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