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曲新腔紫玉箫,护晴檐幙窣兰桡。 柳迷远近花张锦,小泊危红第六桥。 |
| 一泓天水染朱衣,生怕红埃透日飞。 急整离离苍玉佩,晓云光里渡河归。 |
| 绀宇初成国已清,千灵慈护属仁明。 山僧了得真空观,好续炉薰傲太平。 |
| 佛陇光沉茂草平,树林犹作诵经声。 一心三观休分别,秋静山高海月明。 |
| 觉雄示入灭,尊者俱授记。 现彼声闻身,护此浊恶地。 他方自感通,此地真灵秘。 一路指桥西,谁明导师意。 |
| 松篁十里绿成谿,短短篮舆入翠微。 回首青山已忧迹,陇头犹见白云飞。 |
| 园林日将暮,缅怀池上酌。 轻烟隐孤屿,绿水摇虚阁。 人闲山鸟静,风馀岸花落。 稚子晚盪归,扁舟自飘泊。 |
| 丞相有才裨造化,圣皇宽诏养疏顽。 赢取十年闲。 |
| 亭近城隈瞰古塘,数行官柳间群芳。 沿堤草色连云色,隔岸山光映水光。 竹影日筛华径邃,桂花风畅画桥香。 他年木拱垂阴合,还有邦人戒剪棠。 |
| 一径凉飚响万松,青霞紫雾秘灵峰。 寒生列洞前溪雨,声到诸天午夜钟。 仙顶月高犹驾鹤,阴潭云起旧降龙。 出尘境界无多地,已上金庭第七重。 |
| 云中江树冷萧萧,溪上僧归倚画桡。 谁为秋风乘兴去,松窗先听富阳潮。 |
| 理剧慙心计,承颜念远游。 时情自轻外,天幸复临州。 霜馆残梨晓,风淮水桂秋。 官勤诗意减,先愧谢公楼。 |
| 桐庐之山屹如址,桐江之水清见底。 间关万里却归来,依旧此山如此水。 子陵一节寿汉脉,名与高山俱不死。 惜无陋巷为邦学,礼乐不闻古人耳。 |
| 江水望不极,杨花江面飞。 春风自无定,远客又言归。 景胜诗逾老,心冥语亦稀。 从来林下意,为谢北山薇。 |
| 旧见恩初渥,新游刃久虚。 官曹鹊树下,民版象耕馀。 山迥人逢麂,江清客厌鱼。 送君多怅望,云外是亲居。 |
| 满斟绿醑留君住。 莫匆匆归去。 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花开花谢、都来几许。 且高歌休诉。 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 |
| 别浦云归桂花渚,蜀国弦中双凤语。 芙蓉叶落秋鸾离,越王夜起游天姥。 暗佩清臣敲水玉,渡海蛾眉牵白鹿。 谁看挟剑赴长桥,谁看浸发题春竹。 竺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棱尊。 古琴大轸长八尺,峄阳老树非桐孙。 凉馆闻弦惊病客,药囊暂别龙须席。 请歌直请卿相歌,奉礼官卑复何益。 |
| 仙峰多灵草,近在东北维。 僧绍昔捨宅,总持尝作碑。 高风一缅邈,废宇亦陵迟。 清泉潄白石,霏雾蒙紫芝。 松萝日萧寂,猿鸟自追随。 游人尠或诣,隐者谁与期。 支郎笃清尚,千里孤云飞。 览古玩青简,寻幽穷翠微。 顾予荷戟守,出宿简书违。 凭师访陈迹,賸作摄山诗。 |
| 汉郡三十六,郁林东南遥。 人伦选清臣,天外颁诏条。 桂水步秋浪,火山凌雾朝。 分圻辨风物,入境闻讴谣。 莎岸见长亭,烟林隔丽谯。 日落舟益驶,川平旗自飘。 珠浦远明灭,金沙晴动摇。 一吟道中作,离思悬层霄。 |
| ...公得法屋漏雨,意象咄咄凌千古。 断碑零落翠苔封,直气英风犹可睹。 元常独步黄初际,清臣后出今无继。 风神迥处本天资,巧力亦自精勤至。 羡君好尚何高奇,寒窗弄笔手生胝。 向来失计堕尘网,锐气直欲摩云飞。 男儿舌在心何怍,却拟临池寻旧学。 要须笔外见锺颜,会自蛟龙生掌握。 银钩石刻余何爱,劝以短歌君勿怠。 他时八体妙有余,此歌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