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到桃源时,长忆出家景。 及到桃源了,还似鉴中影。 |
晚登高楼望,木落双江清。 寒山饶积翠,秀色连州城。 目送楚云尽,心悲胡雁声。 相思不可见,回首故人情。 |
王家碧瑶树。 一树忽先摧。 海内故人泣。 天涯吊鹤来。 未成霖雨用。 先失济川材。 一罢广陵散。 鸣琴更不开。 |
王公希代宝。 弃世一何早。 吊死不及哀。 殡宫已秋草。 悲来欲脱剑。 挂向何枝好。 哭向茅山虽未摧。 一生泪尽丹阳道。 |
白杨双行行,白马悲路傍。 晨兴见晓月,更似发云阳。 溧水通吴关,逝川去未央。 故人万化尽,闭骨茅山冈。 天上坠玉棺,泉中掩龙章。 名飞日月上,义与风云翔。 逸气竟莫展,英图俄夭伤。 楚国一老人,来嗟龚胜亡。 有言不可道,雪泣忆兰芳。 |
峨眉高出西极天,罗浮直与南溟连。 名公绎思挥彩笔,驱山走海置眼前。 满堂空翠如可扫,赤城霞气苍梧烟。 洞庭潇湘意渺绵,三江七泽情洄沿。 惊涛汹涌向何处,孤舟一去迷归年。 征帆不动亦不旋,飘如随风落天边。 心摇目断兴难尽,几时可到三山巅。 西峰峥嵘喷流泉,横石蹙水波潺湲。 东崖合沓蔽轻雾,深林杂树空芊绵。 此中冥昧失昼夜,隐几... |
原寺偏邻近,开门物景澄。 磬通多叶罅,月离片云棱。 寄宿山中鸟,相寻海畔僧。 唯愁秋色至,乍可在炎蒸。 |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
赤地炎都寸草无,百川水沸煮虫鱼。 定应焦烂无人救,泪落三篇古尚书。 |
绿树炎氛满,朱楼夏景长。 池含冻雨气,山映火云光。 果院新樱熟,花庭曙槿芳。 欲逃三伏暑,还泛十旬觞。 |
故人念宿昔,欲别增远情。 入座炎气屏,为君秋景清。 由来空山客,不怨离弦声。 唯有暮蝉起,相思碧云生。 |
南巾宪衔恩去,东夷泛海行。 天遥辞上国,水尽到孤城。 已变炎凉气,仍愁浩淼程。 云涛不可极,来往见双旌。 |
西北楼成雄楚都,远开山岳散江湖。 二仪清浊还高下,三伏炎蒸定有无。 推毂几年唯镇静,曳裾终日盛文儒。 白头授简焉能赋,愧似相如为大夫。 |
何堪日衰病,复此时炎燠。 厌对俗杯盘,倦听凡丝竹。 藤床铺晚雪,角枕截寒玉。 安得清瘦人,新秋夜同宿。 非君固不可,何夕枉高躅? |
篮舆腾腾一老夫,褐裘乌帽白髭须。 早衰饶病多蔬食,筋力消磨合有无。 不准拟身年六十,上山仍未要人扶。 忆昔谪居炎瘴地,巴猿引哭虎随行。 多于贾谊长沙苦,小校潘安白发生。 不准拟身年六十,游春犹自有心情。 主 |
得罪谁人送,来时不到家。 白头无侍子,多病向天涯。 莽苍凌江水,黄昏见塞花。 如今贾谊赋,不漫说长沙。 流人何处去,万里向江州。 孤驿瘴烟重,行人巴草秋。 上帆南去远,送雁北看愁。 遍问炎方客,无人得白头。 |
旱久炎气盛,中人若燔烧。 清风隐何处,草树不动摇。 何以避暑气,无如出尘嚣。 行行都门外,佛阁正岧峣。 清凉近高生,烦热委静销。 开襟当轩坐,意泰神飘飘。 回看归路傍,禾黍尽枯焦。 独善诚有计,将何救旱苗。 |
...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
汉时长安雪一丈,牛马毛寒缩如猬。 楚江巫峡冰入怀,虎豹哀号又堪记。 秦城老翁荆扬客,惯习炎蒸岁絺绤。 玄冥祝融气或交,手持白羽未敢释。 去年白帝雪在山,今年白帝雪在地。 冻埋蛟龙南浦缩,寒刮肌肤北风利。 楚人四时皆麻衣,楚天万里无晶辉。 三足之乌足恐断,羲和送将何所归。 |
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 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 岸傍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 蒸沙烁石然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 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 势吞月窟侵太白,气连赤坂通单于。 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见夕阳海边落。 柏台霜威寒逼人,热海炎气为之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