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咏八吟钻古奥,四豪六逸共周旋。 隐囊垫帻枰棋局,轻箑珍笙荫采椽。 习气峥嵘谈在昔,知音推激互相然。 至哉佛老儒宗外,圣谛冰销濁火煎。 |
| 炎夏居壁根,凉秋噪篱侧。 安得懒妇名,岂其旷乃职。 不念作茧劳,徒能促人织。 |
| 终不离青山,谁道云无心? 却是白云士,有时出中林。 昨日擎紫泥,明日要黄金。 炎夏群木死,北海惊波深。 伏蒲无一言,草疏贺德音。 |
| 尽日畏炎夏,随缘到上方。 此心无势恼,何地不清凉。 款话移禅榻,高眠背夕阳。 衣巾并枕簟,长带佛炉香。 |
| 奴僮尔趋勿迟久,去省瓶中有馀不。 毋论多少速携来,我已持杯先在手。 长年燠热类炎夏,今日寒风透窗牖。 篱边黄菊带清露,沙际流梅似初有。 尝临书卷问古人,教我真筌如一口。 不须辛苦学餐霞,但祗开怀多食酒。 |
| 索居犹几日。 炎夏忽然衰。 阳彩皆阴翳。 亲友尽睽违。 登山望不见。 涕泣久涟洏。 宿梦感颜色。 若与白云期。 马上骄豪子。 驱逐正蚩蚩。 蜀山与楚水。 携手在何时。 |
| 炎夏寻灵境,高僧澹荡中。 命棋隈绿竹,尽日有清风。 流水离经阁,闲云入梵宫。 此时袪万虑,直似出尘笼。 |
| 泽国经炎夏,常厌日晷永。 既乏枕簟凉,亦欠冰雪冷。 北窗但倦卧,闲人远造请。 时濯醒心泉,柳下汲深井。 |
| 雉堞临朱槛,登兹便散愁。 蝉声怨炎夏,山色报新秋。 江转穿云树,心闲随叶舟。 仲宣徒有叹,谢守几追游。 |
| 灵峰天竺寺,水向南北流。 源远无竭时,石渠平且修。 潭洁照台馆,岸滋蔚松楸。 晚霁起长虹,夜寒吟潜虬。 余居山水中,炎夏长如秋。 飞梁会一泻,清响出林邱。 |
| 才见春花荣,又见春花谢。 花谢绿成阴,瞬目逢炎夏。 谁知俯仰间,祸融便回驾。 却喜西风来,美矣难酬价。 且效柴桑人,寄傲南窗下。 此意自领会,那许傍人借。 所原无荣辱,静中观物化。 |
| 杖屦南坡路不赊,就中景物四时佳。 春林竞秀烘迟日,雪岫初晴眩晓霞。 炎夏清风横一榻,澄秋明月满千家。 人生适意须行乐,况是樽前鬓未华。 |
| 飞龙利见。 前夜君王方锡宴。 今日相逢。 却向南阳起卧龙。 果为霖雨。 洗尽苍生炎夏苦。 喜气匆匆。 好向尊前醉晚风。 |
| 作镇炎夏,畜兹灵光。 敷兴万物,既阜既昌。 爰刻温玉,式荐徽章。 昭嘏神意,福熙穰穰。 |
| 作镇炎夏,畜兹灵光。 敷兴万物,既阜既昌。 爰刻温玉,式荐徽章。 昭嘏神意,福熙穰穰。 |
| 今朝十五,明朝十六。 瓠苦瓜甜,松直棘曲。 辟支老汉,炎夏衣楮,严冬浴冰,谩自辛勤,徒劳检束,争似而今禅和,三三两两,水边林下,寒向火,热乘凉,又谁管你地覆天翻,天翻地覆。 是玉也大奇,只恐不是玉。 |
| 道家者流双凰仙,迂访墙东老田叟。 叟读儒书五十年,一事不成今白首。 道人过门何所求,期将汗漫东北游。 青蛇三尺风雷吼,率鹤一声天地秋。 吏商奔走日百里,区区嗜利与名耳。 道眼视之海中沤,炎夏长途何必尔。 吾师之师柱下史,紫气曾惊嫌尹喜。 当时剩谷五千里,焉用老人诗一纸。 |
| 凿开方沼,问何人种玉、工夫奇绝。 幻出瀛州有,十万水仙罗列。 风曳璚琚,露零珠珮,天上人装结。 君看炎夏,堕来何处冰雪。 我来对此凉生,红尘飞尽,却笑凌波袜。 最爱幽姿能雅淡,自蓄芳馨孤洁。 挹取天浆,唤将空籁,齐作清歌发。 不知尘世,晃然身在瑶阙。 |
| 尝读高士传,最嘉陶征君。 日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 予复何为者,栖栖徒问津。 中年废丘壑,上国旅风尘。 忠欲事明主,孝思侍老亲。 归来当炎夏,耕稼不及春。 扇枕北窗下,采芝南涧滨。 因声谢同列,吾慕颍阳真。 |
| 炎夏忽已变,西风飘然秋。 亲友日已远,坐感岁月遒。 登高明不见,涕泗滂沱流。 天高雁未来,落日空悠悠。 愿为西北云,万晨从之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