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关于「相和」的诗词
  • 1
    [宋]

    《山居诗》

    绿柳堤边春色多,数树重重袅翠萝。
    红白花枝争鬬发,晴阴天气半相和。
    中山谩醉千壶酒,易水徒悲一曲歌。
    尘世无凭唯道外,荣枯瞬息尽消磨。
  • 2
    [唐]

    《座上赠卢判官》

    把酒承花花落频,花香酒味相和春。
    莫言不是江南会,虚白亭中旧主人。
  • 3
    [宋]

    《二士避雨岩》

    遇险思共济,胡粤无异心。
    而我与夫子,义烈真断金。
    阴崖避飞雨,群龙方恕吟。
    岩中歌式微,相和相知音。
  • 4
    [宋]

    《雪中雪坡十忆》

    万个琅玕绕舍青,风声相和读书声。
    蛛丝近日应侵几,孤负虚窗照雪明。
  • 5
    [宋]

    《步虚词/西江月》

    钧天奏,流韵满空明。
    琪树玲珑珠网碎,仙风吹作步虚声。
    相和八鸾鸣。
  • 6
    [唐]

    《登田中丞高亭》

    高亭林表迥嵯峨,独坐秋宵不寝多。
    玉兔玉人歌里出,白云难似莫相和。
  • 7
    [唐]

    《秋日(一作落照)》

    照耀天山外,飞鸦几共过。
    微红拂秋汉,片白透长波。
    影促寒汀薄,光残古木多。
    金霞与云气,散漫复相和。
  • 8
    [宋]

    《书于灵济方丈》

    信步领儿行,又来天尽堂。
    老衰凭酒健,春好得诗香。
    花柳年年事,江山处处乡。
    拍阑一相和知,白鸟入微茫。
  • 9
    [宋]

    《晨起见牧牛者》

    前者蓑而眠,后者笠而坐。
    陂长不待鞭,草软无用莝。
    蚤耕蹔廑力,午放长逸卧。
    薄暮翁洗犁,儿歌互相和。
  • 10
    [魏晋]

    《猛虎行》

    双桐生空井。
    枝叶自相加。
    通泉浸其根。
    玄雨润其柯。
    绿叶何蓩蓩。
    青条视曲阿。
    上有双栖鸟。
    交颈鸣相和。
    何意行路者。
    秉丸弹是窠。
  • 11
    [唐]

    《题僧院泉》

    何处云根新布得,归仍半日在烟萝。
    莫轻竹引经窗小,须信更深入耳多。
    绕砌虽然清自别,出门长恐浊相和。
    从此无心恋沧海,沧海无风亦起波。
  • 12
    [唐]

    《招玉川子咏新文》

    清气宿我心,结为清泠音。
    一夜吟不足,君来相和吟。
  • 13
    [唐]

    《小庭寒夜寄梦得》

    庭小同蜗舍,门闲称雀罗。
    火将灯共尽,风与雪相和。
    老睡随年减,衰情向夕多。
    不知同病者,争奈夜长何。
  • 14
    [明]

    《夏日次侃禅师韵》

    高亭暑夜景相和,凉月絺衣挂薜萝。
    杨柳风轻湖面阔,不知何处藕花多。
  • 15
    [唐]

    《送人赴职湘潭》

    南征虽赴辟,其奈负高科。
    水合湘潭住,山分越国多。
    梅花雪共下,文相和。
    白发陪官宴,红旗影里歌。
  • 16
    [唐]

    《和袭美重题后池》

    晓烟清露暗相和,浴雁浮鸥意绪多。
    却是陈王词赋错,枉将心事托微波。
  • 17
    [宋]

    《再和》

    当年曹守我胶西,共厌餔糟与汩泥。
    自古赤丸成习俗,因公黄犊免提携。
    生还各有青山兴,病起犹能小字题。
    莫怪歌呼数相和,曾将狱市寄全齐。
    (贡父为曹州,盗贼皆奔邻境,盖尝有诗云:従教晋盗稍奔秦。
  • 18
    [唐]

    《富阳南楼望浙江风起》

    南楼渚风起,树杪见沧波。
    稍觉征帆上,萧萧暮雨多。
    沙洲殊未极,云水更相和。
    欲问任公子,垂纶意若何。
  • 19
    [宋]

    《闻莺》

    风吹微湍入松篁,云幢叶盖相低昂。
    山禽此时似得意,杂奏一曲娱新凉。
    流莺颇嫌无宫商,飞来中间作笙簧。
    广寒一阕新霓裳,天遣鼓吹吟诗肠。
    取书细读与相和,金舂玉应声琅琅。
    曲终书罢各无语,林影满庭清昼长。
  • 20
    [唐]

    《酬徐公以新文见招》

    昨夜霜月明,果有清音生。
    便欲走相和,愁闻寒玉声。
相关诗人
相关字典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