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陵之文忠,前欧而后周。 笔法之可稽,欧劲而周柔。 苟内心之是似,岂外迹之能求。 予尝遡平原之津,望二典之楼。 |
洛石赤心,以出宝图。 燕涎鸡晨,即端制书。 有奕王门,南土华腴。 献其家珍,陈于玉除。 笔法之神,匪临伊摹。 史馆之储,尚其不诬。 |
先王笔法源于苏,奕然世全繇庭趋。 奁中手泽他岂无,义与事比当特书。 巨编剪取删繁芜,盛心端可传遗孤。 百年小楷照乘珠,为问汗青谁董狐。 |
癖嗜生来坏,却无关,虫鱼玩好,衣冠穿戴。 历代法书金石刻,哪怕单篇碎块,我看着全都可爱。 一片模糊残点画,读成文,拍案连称快。 自己觉,还不赖。 西陲写本零头在,更如同,精金美玉,心房脑盖。 黄白麻笺分软硬,晋扫描隋唐时代。 笔法有,方圆流派。 烟墨浆糊沾满手,揭还粘,躁性偏多耐。 这件事,真奇怪。 |
以帝傅,从赤松。 有荣名,华厥躬。 超二疏,列三公。 瞻中台,祖上东。 焕衮舄,乐鼓钟。 寿九袠,天报丰。 思其人,想清通。 观笔法,犹雍容。 |
笔法推黄子,钟王共一机。 试摹三大字,归榜旧岩扉。 |
前朝图史已全收,诏起丘园重纂修。 用夏变夷遵礼乐,大书特笔法《春秋》。 金台墨泻朝挥洒,银烛花消夜校雠。 进卷内廷承顾问,鹄袍端立殿西头。 |
笔势之伟,笔意之诣,笔法之粹,是三者固定足以名家而无愧矣。 於虖,佑陵天纵八体,公蒙识拔,独在初岁,亦宜有此具美也。 宝此幅纸,以见太平之游艺,惟秘阁是亲。 |
事上官当以主。 溢美而言,是谓私徇。 唐君果何人,面临是此于宝晋。 予盖于是三叹,则前朝之得士,而未暇及笔法之神隽也。 |
庐山之下仙佛之庐,多公题扁,予熟其体矣。 而今见其帖,大抵小则遒而大则婉。 岂所施有异,而笔法亦随以变。 遒而不流于介,婉而不失其健,予犹愧乎知书之浅。 |
禅有南宗及北宗,画家笔法与之同。 限于地气因殊风,北之巨擘华原翁。 秋山丛樾凡几重,林凹萧寺隐其中。 流泉如飞虹,是何结撰杰且雄。 故应心醉米南宫,约略境界记所逢,文殊五台叶斗峰。 |
银钩铁画忆珍题,笔法精神逼会稽。 可是荆州佳子弟,争怜野鹜厌家鸡。 |
大灵寿日月,化石皖公陂。 偶无斧斤寻,不作宰上碑。 倾首若有谓,指泉来自西。 泉甘崖木老,坐啸欲忘归。 风流裴通直,商略从我嬉。 莳梅盈百科,洗石出岖奇。 更约聘石工,鑱我灵龟诗。 舅弟妙学古,亦复古须眉。 卿家北海公,笔法可等夷。 为我书斯文,要与斗牛垂。 |
暗喜莲峰作近邻,拨开云雾见师频。 有时问个艰难字,便沐周旋说与人。 唐李监应留后迹,汉蔡邕想是前身。 堪嗟继踵无徒弟,笔法收藏在渭滨。 |
手补天工笔法奇,笑将造化作儿嬉。 胸中夜雨浇龙干,纸上春风舞玉蕤。 云水一生无别好,琴心三叠有谁知。 今宵松殿相期会,弹到西山月落时。 |
不见鲁公断石,谁家为础为杠。 笔法锥沙屋漏,心期晓日秋霜。 |
平生笔法蔡中郎,到处标名忆仲房。 一涕无从人不见,云峰亭不水茫茫。 |
人家落落堕荒丘,碑带苍苔独自留。 博陆脊梁浮日月,中郎铭笔法春秋。 一抔谁下寻坟马,片石今供砺角牛。 惟有斜阳閒照管,肯和鸦影上螭头。 |
公在嘉佑,辅政受遗如毕公高,勋烈堂堂,奉同而隮也。 公在治平,清净画一如曹相国,德心休休,比规之随也。 公在熙宁,功成身退如裴中令,寿隽番考,乐以全其归也。 帖字宛然,既庄而复厅也。 周密无间,笔法繇此推也。 予得而藏,尚可以想麒麟之黄姿也。 |
张公画龙人不识,笔法远自僧繇得。 挂向高堂神鬼惊,恍忽电光飞霹雳。 想当渤澥开笔力,元气霖霪浸无极。 吐吞雾雨川泽昏,摩荡云雷太阴黑。 江翻石转窈莫测,雪涛卷空铜柱仄。 洞庭扶桑非尔谁,颠倒沧溟为窟宅。 乃知兹图只数尺,坐令万里起古色。 何当置我君山湖上之高峰,听此老翁吹铁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