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飞下云閒玉箸书,忽如梦觉揖梅癯。 古来髓脉今谁识,称得山中老饿夫。 |
| 玉箸真文久不兴,李斯传到李阳冰。 正悲千载无来者,果见僧中有个僧。 |
| 篆法久欲绝,李公得真传。 近时乡先辈,仿佛如滕权。 昔为我题扁,握笔指腕悬。 顾盼张髯须,起立竦背肩。 俯仰为陈迹,屈指十五年。 破屋垂雨溜,庳墙上蜗涎。 三字被侵蚀,黑騕犹高县。 海月夜照之,墨光却新鲜。 正如公性气,精悍老犹然。 见物不见人,吴山隔重泉。 惜哉不可作,手迹忍弃捐。 寿以西川木,良工善雕镌。 庶几如坐对,... |
| ...舌骂不已。 义士千人同日死,只今还有尽忠池,碧血清泠化为水。 将军持节东州时,作此篆书形崛奇。 妙墨已随神物化,好事当时临得之。 虽非其真意独在,垂金屈玉蟠蛟螭。 我拜重是忠臣迹,秦相虽古其人非。 |
| 黄帝史仓初作书,依类象形书亦疏。 兽蹄鸟迹颇奇怪,乾端坤倪微发舒。 周籀大篆十五篇,体制渐与苍史殊。 秦兼七国有天下,混一土字同书车。 赵高采历竞新作,胡母博学夸宏橅。 是时小篆方挺出,苍籀字画勤芟除。 云阳系囚变隶体,世喜简便争奔趋。 人文日巧伪日胜,古意自此皆荒芜。 峄山野火惟焦苏,苦县光和碑亦无。 宣王石鼓后来出,真赝... |
| 泉石涓涓作玉鸣,天寒林静鸟无声。 松香一篆书横几,人与秋山一色清。 |
| 铁髭鹘眼两颜酡,走遍江湖所得多。 脚踏雷车朝帝极,手持斗柄戽天河。 剑尖指处乾坤暗,丹篆书时鬼魅号。 名满四方今老矣,请归玉府掌西曹。 |
| 鼠迹印尘几,蜗涎篆书帷。 儿童勿除去,佳处正在兹。 人言有何好,此段真成痴。 俗子徒败意,幽怀定谁知。 |
| 去年曾擥伟羌图,云有仙人古篆书。 千尺石岩无路到,不知科斗字何如。 |
| 犬咬天关闭,彩童呼仙吏。 一封红篆书,为奏尘寰事。 八极鳌柱倾,四溟龙鬣沸。 长庚冷有芒,文曲淡无气。 乌轮不再中,黄沙瘗腥鬼。 请帝命真官,临云启金匮。 方与清华宫,重正紫极位。 旷古雨露恩,安得惜沾施。 生人血欲尽,搀抢无饱意。 |
| 衡岳烟萝紫阁云,名高湖外晚游秦。 清词古学儒生业,圆笠方袍释子身。 竹杖拄归山里寺,篆书留与世间人。 我疑簪组成为缚,空仰吾师去路尘。 |
| 江湖千里秋风客,翩然白云黄鹄。 石鼎烟霏,篆书红湿,随处菊香泉绿。 幅巾野服。 尽扫叶开门,抱琴听瀑。 何事蓬壶,归来犹待海涛陆。 卢鸿旧时隐处,想斜阳草树,水榭云屋。 尘尾玄玄,笔花语语,剪尽雨窗残烛。 黄庭误读。 且东老留诗,采和歌曲。 后日重寻,洞天三十六。 |
| 鸡犬相闻,溪山如画,梅花只在前村。 逍遥杖屦,不过翟公门。 前度春风已老,对芳草、还忆王孙。 长安市,看花人去,车马正争喧。 向来东海上,水南水北,如石如温。 念鸥冷诗盟,何日重论。 老我蓬蒿三径,开怀抱、赖有琴尊。 公知否,萧斋雨漏,四壁篆书痕。 |
| 鸡犬相闻,溪山如画,梅花只在前村。 逍遥杖屦,不过翟公门。 前度春风已老,对芳草、还忆王孙。 长安市,看花人去,车马正争喧。 向来东海上,水南水北,如石如温。 念鸥冷诗盟,何日重论。 老我蓬蒿三径,开怀抱、赖有琴尊。 公知否,萧斋雨漏,四壁篆书痕。 |
| 黄金篆书扁朱门,夹道巨竹屯苍云。 崖岭划若天地分,千柱耽耽压其垠。 缨冠肃谒丈人君,广殿空庭吹宝熏。 摩挲画墙手为皲,异哉山夔与土羵。 物怪齾齾冠丘坟,仙人佩玉杂帨*。 手整貂冠最不群,欲去不忍恨日曛。 道翁采药昼夜勤,松根茯苓获兼斤。 人芝植立强骨筋,狗杞群吠声狺狺。 山炉小甄吹幽芬,朱颜不饮常自醺。 我亦宿诵五千文,一念... |
| ...竹得篆法,坐对凉阴刻寒玉。 终教笔硬可通神,且赏骨多能胜肉。 江左诗翁太瘦生,墨竹篆书皆绝俗。 莫言汝瘦不如渠,好为名家继清躅。 |
| 篆书朴,隶书俗,草圣贵在无羁束。 江南有僧名蛩光,紫毫一管能颠狂。 人家好壁试挥拂,瞬目已流三五行。 摘如钩,挑如拨,斜如掌,回如斡。 又如夏禹锁淮神,波底出来手正拔。 又如朱亥锤晋鄙,袖中抬起腕欲脱。 有时软萦盈,一穗秋云曳空阔。 有时瘦巉岩,百尺枯松露槎枿。 忽然飞动更惊人,一声霹雳龙蛇活。 稽山贺老昔所传,又闻能者惟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