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线额空纹彩更良,月头堪惜不久长。 应是腿寒终不耐,奈何脚小便寻常。 |
| 交丝结龙凤。 镂彩织云霞。 一寸同心缕。 千年长命花。 |
| 送儿上前线,气壮情亦怆。 五龄父罹难,家贫缺衣粮。 十四入行伍,母心常凄伤。 烽火遍华夏,音信两渺茫。 昔别儿尚幼,犹著童子装。 今日儿归来,长成父模样。 相见泪沾襟,往事安能忘? 父志儿能继,辞母上前方。 |
| 青垂柳线水平池。 芳径燕初飞。 日长事少人静,山茧换单衣。 箫鼓远,篆香迟。 卷帘低。 半床花影,一枕松风,午醉醒时。 |
| 黄金线软,玉露生轻润。 青头破初芽,拂烟痕、一枝犹嫩。 东风著意,不放舞间,春渐暖,柔无力,依依怨和。 旗亭带晚,又是清明近。 惹尽别离愁,约啼莺、深深与问。 灞陵伤感,那更入阳关,扳折处,我无心,行人自多恨。 |
| 苍潮漱雪尽风流,寒拥春沙了隽游。 霜髓英英矜客梦,冰丝一一做诗愁。 有骚风味秋能老,非酒生涯谁与酬。 解佩楚皋云杳渺,月明正有玉搔头。 |
| 春衣裁剪罢,密叶间秾花。 缝到鸳鸯处,行行线脚斜。 |
| 满耳环佩声,云根线寒玉。 雨过勿雷吼,老龙鼾正熟。 |
| 迟迟昼景转庭除,似觉今朝化日舒。 印篆旋添香晷刻,绣床暗积线工夫。 |
| 叹息西窗过隙驹,微阳初至日光舒。 长宫中线,添得思堂一卷书。 |
| 玉线金针,千般声笑,月下人家。 |
| 寒涕垂颐懒不收,肯将佛法挂心头。 针筒线袋也拈却,古毳从教烂坏休。 |
| 为惜旧时慈母线,宁甘今夜隔帘霜。 |
| 砌台春媛映垂杨,皇子皇孙戏艳阳。 半騃半骄花里闹,真珠线断紫罗囊。 |
| 乘鸾人去玉箫寒,云敛巫山晓梦残。 柳线不堪击离别,自和烟雨搭阑干。 |
| 要识吴同蜀,须看线海棠。 燕脂色欲滴,紫蜡蔕何长。 夜雨偏宜著,春风一任狂。 当时杜子美,吟遍独相忘。 |
| 脚踏虚空手弄春,一人头上要安身。 忽然线断儿童手,骨肉都为陌上尘。 |
| 延和西路古槐阴,不隔朝宗夙夜心。 公有胸中五色线,平生补衮用功深。 |
| 鹫岭将何付饮光,十成绵密转乖长。 鄮峰恁么不恁么,尺线单比自短长。 |
| 今年六月热全无,不是云阴即两余。 松叶落阶休扫动,黄金线织滑氍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