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进思红满幄,便室白连椽。 诏趁回衡雁,重听下峡猿。 讲书闻岳麓,论道识湘川。 至治承三纪,康谣沸九壥。 亲逢尧寿并,继见禹功传。 阶玉骈床笏,籯金课椠铅。 程书仍把学,句读始精研。 白发沈詹事,青云张集仙。 遗经说东鲁,大义指南轩。 古郢十连地,修门万里船。 欢呼瞻玉{左车右犬},恭请拥珠 |
| ...后生熟见闻。 诸郎已秀发,颍异有佳孙。 乡评共归重,内外无间言。 公勤官业广,所至治不烦。 仙舟何遽西,行行佐侯藩。 环滁皆好山,风月当平分。 醉翁与乐全,遗迹今尚存。 |
| ... 赫然烹阿封即墨,神机独断定四海。 内酬勋庸清列位,外召诸老仍博采。 自古圣人闻至治,不贵无过贵能改。 三池先生已先入,谏阁经帏行遂拜。 遂宁先生又继起,老手便当调鼎鼐。 冬官侍郎何迟迟,几日涪江下寒濑。 恭闻促诏已屡下,云汉昭回九天外。 吾君寤寐在良弼,其意岂不望启乃。 往年袖手固其理,今日缄口庸何待。 祖宗至仁育疏戚,常... |
| ...约而下凡十六人。 时邓文原、袁伯长俱为直学士,李洄以翰林待制居京师,为监修国史,实至治三年也。 元运方隆,皇姊雅尚文学,一时名公巨儒,以文章翰墨宠遇,当世其盛,盖可想见。 元既革命,此卷遂出江左,吾友薛起宗得于其私沈祥氏。 一日,携以见示,且征题诗。 余虽不获援笔其间,而一十六人者犹及亲炙一二,袁、邓二老又皆先子之友,不 |
| 玉轴牙签焕宝章,簪绅侍列映秋光。 宴开芳阁儒风盛,坐对蓬山逸兴长。 稽古右文惭菲德,礼贤下士法前王。 欲臻至治观熙洽,更罄嘉谋为赞襄。 |
| )。 入元,拜翰林学士承旨。 至治二年(一三二二)卒,年六十九,封魏国公,谥文敏。 有松雪齐文集。 今古几齐州。 华屋山丘。 杖藜徐步立芳洲。 无主桃花开又落,空使人愁。 波上往来舟。 万事悠悠。 春风曾见昔人游。 只有石桥桥下水,依旧东 |
| ...日三制颁,吕范堂堂分左右。 虔中大老更魁杰,申国勋名比韩富。 民生是时非汉唐,亲见至治跻羲皇。 一尘不起四夷服,轨顺星躔蕃五谷。 士皆有造百姓宁,官僚彻底清似冰。 桁杨毕空戈革偃,天街镜净无搀枪。 彼何人斯阶启厉。 九县回飙八弦沸 |
| 来雁。 可怜瘦损兰成。 此友人张叔夏赠余之作也。 余不能记忆,於至治元年仲夏二十四日,戏作碧梧苍石,与冶仙西窗夜坐,因语及此。 转瞬二十一载,今卿卿、叔夏皆成故人,恍然如隔世事,遂书於卷首,以记一时之感慨云。 季道陆行直题楚天云断。 人隔潇湘岸。 往事悠悠江水漫。 怕听楼前新雁。 深闺旧梦还成。 梦中独记怜卿。 依均相思碎语... |
| 嘉靖中叶称至治,海内纷纷多异瑞。 天子虽闭玉门关,狻猊犹自远方至。 呜呼! 此物胡为来? 钩爪巨牙身嵬嵬。 忠顺丘墟土番叛,西域之国绝贡献。 月支疏勒称西极,此物十年达中国。 目光如电众所惊,踞地咆哮天为黑。 倾都之人尽来观,我亦走马入长安。 长安市人色无欢,为道食羊责县官。 一时无羊人遭鞭,羊备犹索打干钱。 高鼻番人眼如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