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镜传神了不殊,岘山黄落数峰孤。 既能咫尺成千里,何必吾家十幅图。 |
| 大雪洒天表,孤峰入云端。 何人向渔艇,拥褐对巑岏。 |
| 茅堂结构背江干,日日爱看江上山。 箕踞盘陀吟未稳,不知身在画图间。 |
| 禅有南宗及北宗,画家笔法与之同。 限于地气因殊风,北之巨擘华原翁。 秋山丛樾凡几重,林凹萧寺隐其中。 流泉如飞虹,是何结撰杰且雄。 故应心醉米南宫,约略境界记所逢,文殊五台叶斗峰。 |
| ...。 隔水无数山花明,中有人家鸡犬声。 向来老眼曾到处,此境俱作桃源行。 百年留在范宽笔,水墨精神且萧瑟。 上有翰林学士之院章,恐是宣和旧时物。 林猿野鹤应自在,令我相见犹前日。 时平会乞闲身归,一壑得专吾事毕。 |
| 山高最难图,意足不待大。 尺楮眇千里,长江浸横翠。 画家杂云烟,戃怳徒意会。 苟或森三尺,便若俗子对。 此画格律严,兴寄独超迈。 洗眼映窗明,妙处乃不昧。 流泉见原委,著屋分向背。 推车度危桥,指路向关隘。 轻舟最渺茫,浦屿如有待。 山稜瘦露骨,汀洲横若带。 木叶黄欲脱,秋容俨然在。 霜余无片云,历历数沙界。 搜寻目力疲,... |
| 梁公骑马到我门,手持一幅范宽画。 入门大笑挽我臂,请向中堂壁间挂。 绢阔四尺高丈余,一片雪意寒模糊。 盖因此画历岁久,坡脚破缺裁欲无。 大山小山玉相琐,树石人家无不可。 有人骑驴涉长道,有人下马呼江舸。 想其盘薄心神融,布置自与元气通。 笔势惨澹魂神泣,艺苑久矣无良工。 其上已有三人作,巢云留清与耕乐。 或情或景各其妙,我欲... |
| 李成谢世范宽死,唯有长安许道宁。 |
| 征轮偷暇款琳宫,洞水浮花二月中。 尘慮坐清归意懒,涣襟高咏紫霄风。 |
| 谢娘栀子,贾妃萸佩。 |
| 画手何须觅范宽,有人楼上倚栏干。 琼田玉界三千顷,野鸭飞来不道寒。 |
| 苍桧丹枫古渡头,小桥横处系孤舟。 范宽只恐今犹在,写出山阴一片秋。 |
| 山色满西阁,到江知几层。 峰峦李成似,涧谷范宽能。 阔外晴烟落,深中晚霭凝。 无由画奇绝,已下更重登。 |
| 漠漠渔村烟雨中,参差苍桧映丹枫。 古来画手知多少,除却范宽无此工。 |
| 曾泛扁舟诣石湖,恍然坐我范宽图。 天寒远挂一行雁,三十六峰生玉壶。 |
| 莫嫌风雨作新寒,一树青枫已半丹。 身在范宽图画里,小楼西角剩凭阑。 |
| 秋风一夜吹桥树,明日来看已非故。 吴中九月霜尚薄,落叶半随飞鸟去。 老人心事感凋零,只欲逢秋醉不醒。 范宽用意真难解,偏写丹枫作画屏。 |
| 石苍苍,连峭峰,大山嵯峨云雾中。 老松瘦树无笔踪,巧夺造化何能穷。 古绢脆裂再黏续,气象一似高高嵩。 上有荆浩字,特归翰林公。 愿换廷圭一丸墨,谁言卖钱须青铜。 范宽到老学未足,李成但得平远工。 黄金白璧未为贵,丈人师臣无不通。 |
| 范宽山头李成树,百年二老皆仙去。 如今尺素留人间,纵有千金无博处。 后人笔底工一家,声价随可喧中华。 王君二妙聚一手,参以吟思游天涯。 万晨江山才数幅,东抹西涂意先足。 苍梢癞石相参差,风雨烟云在羁束。 近时目贱耳反真,画图重旧不重新。 名家翰墨未必贵,尘清赝本翻为珍。 君提健笔来海外,山若玉簪江为带。 朝昏变态焉可穷,笔未... |
| 具区吴松同一水,季鹰英灵呼不起。 波平风静落日明,一碧青铜三万里。 幻成水墨思范宽,点缀卧虹排雕栏。 曜晻枫林带烟雨,白鹤飞去何时还。 老子登临屡春晚,胸吞云梦极荒远。 鞭笞鸾凤恣遨游,几日蓬莱又清浅。 何时脍鲈平波秋,湘娥鼓瑟纖指柔。 却跨玉虹朝汗漫,谁能直钓无垂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