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庙里杉松萧飒风,庙前江水碧溶溶。 凭阑不见当时事,落日远山千万重。 |
| 瞻彼鹤林,在彼无诸。 鼓山之下,螺江之隅。 瞻彼鹤林,在彼长乐。 嵩山之上,螺江之角。 一别鹤林,春聿云杪。 青山之外,落花啼鸟。 一望鹤林,回首千里。 斜阳之外,白云流水。 日复一日,思我鹤林。 雁断鱼沉,实伤我心。 |
| 钓螺江上一耕夫,误挂簪裳计已疎。 来此劝农申告诫,要渠僇力事耕锄。 田畴耒耜能无倦,禾稼收成自有余。 户晓更烦诸父老,俾知太守意劝渠。 |
| 剑浦犹残堠,螺江始问津。 向来风浪恶,回首谢灵均。 |
| 死中活,閒云散尽长空阔。 活中死,螺江水流截不住。 两岸芦花相对开,渔翁拨棹还归去。 去去何处,寒梅已绽岭南枝,漫漫雪覆千峰寺。 |
| 六一先生薄吉州,归田去作颖昌游。 我公不向螺江住,羞杀青原白鹭洲。 |
| 草堂荒芜未春暮,乳燕安巢雁北去。 回首蜃水桃始花,及至螺江柳飞絮。 江东绣衣真御史,闻者纷纷毛发起。 日长惟抱空甕眠,头白应怜故人子。 |
| 岂为长者畏时名,梁楚何从得此声。 只隔螺江衣带水,自应别驾旧廉平。 |
| 买得螺江一叶舟,功名如蜡何休休。 我无曳尾乞怜态,早作灰心不仕谋。 已学漆园耕白兆,甘为关令候青牛。 刀圭底事凭谁会,明月清风为点头。 |
| 梨花李花白,杏花桃花。 的的正法藏,的的古佛心宗。 灵云老几曾梦见,道得底都是脱空。 尀耐螺江钓鱼船上翁,丝纶倒把揽春风。 |
| 伏虎岩前,螺江江上。 一去一来,无去来相。 今朝辟支,昔日翁和尚。 |
| 年来兵饷瘠吾农,在遣仁侯作岁丰。 燕寝书清尘不到,螺江春满泽无穷。 诗陶幽雅熙熙俗,文续周书噩噩风。 别乘自怜无锸地,劝耕却得到山中。 |
| 白发归来一笑同,旧游长忆鲁山东。 松楸地接螺江上,兄弟名联雁塔中。 问舍蜗牛聊老,书虿尾不忧穷。 清芬千古无遗恨,空使馀哀入暮风。 |
| 美人策良马,弭节螺江湄。 岁年忽晼晚,桃李已成蹊。 遥遥一水间,复复东与西。 晴川夹修杨,行舟何能维。 朱凤翔海山,层汉扬音徽。 高冈有梧桐,驾言览朝晖。 赠君以白云,白云不我持。 赠君以明月,明月不我携。 白云与明月,远道相追随。 |
| 老夫归去,有三径、足可长拖衫袖。 一道官衔清彻骨,别有监临主守。 主守清风,监临明月,兼管栽花柳。 登山临水,作诗三首两首。 休说白日升天,莫夸金印,斗大悬双肘。 且说庐传盛事,三个闲人眉寿。 拣罢军员,归农押录,致政诚斋叟。 只愁醉杀,螺江门外私酒。 |
| 祷雨文昌,只全靠、心香一瓣。 才信宿,沛然膏泽,来从方寸。 早稻含风香旖旎,晚秧饱水青。 问螺江、恰见线来流,今平岸。 君作事,看天面。 天有眼,从君愿。 信瑞莲芝草,几曾虚献。 此雨千金无买处,丰年饱吃君侯饭。 管酿成、春酒上公堂,人人献。 |
| ...极倚炜炜。 预酌长生尊,家庆合庭鲤。 今岁南极光,一照千余里。 我有百灵丹,远寄螺江边。 殷勤为子寿,角亢光芒寒。 一丸当一岁月,送以华池泉。 初进双目清,再进华颠玄。 三进毛骨换,四进还童颜。 五进志气神,六七八进生羽翰。 进进诚不已,俯拍洪崖肩。 不须驾黄鹄,炯炯天地之方圆。 只恐独立无与侣,不如 |
| 漏尽有行客,袁侯挽不来。 掉头缁尘中,胡为此徘徊。 何处非诗具,螺江如泼醅。 公子亦岂痴,索笑西湖梅。 平生诗书腹,不计簿领材。 噫呜梁父吟,慷慨新丰杯。 梦作方士凫,唤杖听风雷。 何知江东路,瘦马冲尘埃。 君名在吏部,作君始此回。 兽弱而弩强,蹙缩生自猜。 自猜固如此,一语须君裁。 王事有靡监,柴车谁当推。 行矣勿告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