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载炎州不惯寒,并江已怯瘦栾栾。 旧识淮南今更老,绝知于此亦良难。 |
| 甑倒悬知解死饥,故殊道路永为嗤。 我今恃有彭州牧,二柄宁当复误疑。 |
| 淋浪一日雨,浩荡千岩秋。 莞彼石涧水,奔霆撼林丘。 须臾忽敛缩,幽咽锵琳璆。 混混须有本,万古江河流。 |
| 瞻云日怀归,及瓜法当代。 喜同縚鹰掣,翻作风鹢退。 誓言不可寒,幽赏夙所爱。 但恐彼上人,雄辨费酬对。 |
| 山中有何乐,淹留不复叹。 濯足涧泉碧,洗耳松风寒。 清磬度林杪,枯禅兀蒲团。 拙不会参请,幸勿催抽单。 |
| 骄阳愆岁事,良牧念菑畬。 列骑低残月,鸣笳度碧虚。 稍穷樵客路,遥驻野人居。 谷口寒流净,丛祠古木疏。 焚香秋雾湿,奠玉晓光初。 肸蚃巫言报,精诚礼物馀。 惠风仍偃草,灵雨会随车。 俟罪非真吏,翻惭奉简书。 |
| 晓传尺一到江村,拜起朝衣渍泪痕。 敢恨帝城如日远,喜闻天语似春温。 翰林惟奉还山诏,湘水空招去国魂。 圣主恩深何力报,时从天末望修门。 |
| 君至石头驿,寄书黄鹤楼。 开缄识远意,速此南行舟。 风水无定准,湍波或滞留。 忆昨新月生,西檐若琼钩。 今来何所似,破镜悬清秋。 恨不三五明,平湖泛澄流。 此欢竟莫遂,狂杀王子猷。 巴陵定遥远,持赠解人忧。 |
| 岐江望平陆,百里千余岭。 萧条断烟火,莽苍无人境。 峰峦互前後,南北失壬丙。 天秋云愈高,木落岁方冷。 水涉愁蜮射,林行忧虎猛。 万仞悬岩崖。 一彴履枯梗。 缘危类◇猱,陷淖若蛙黾。 腰舆惧倾扑,烦马倦鞭警。 攀跻诚畏涂,习俗羡蛮犷。 度隘足虽踠,因高目还骋。 九野画荆衡,群山乱巫郢。 烟岚互明灭,点缀成图屏。 时时度深谷... |
| 层峰浮支空,亭亭出众峤。 芬敷如青莲,飞光乱寒照。 霜风杂丹碧,瀑布垂窈窕。 秀色纷异状,争奇动奔峭。 欻失畏嶮心,颇惬赏幽好。 舟行不暇徐,粗得领其要。 随风转隈曲,晚泊黄牛庙。 杖策登东岑,周睇万山奥。 临岸理晚饷,问客卖早稻。 明朝走夷陵,便入襄阳道。 从此步平陆,归程已可料。 |
| 联事春将半,去官春未归。 儒冠真蹭蹬,祖席有光辉。 罢遣亲刀笔,勾牵坐钓矶。 同寮多俊彦,投老失亲依。 坐席丘无煖,扁舟蠡亦肥。 泉声清梦寐,山色净裳衣。 竹杖随时拄,山杯信手挥。 荷天将土苴,为我易烟霏。 州县徒劳耳,箪瓢殆庶几。 不糜公廪粟,元长故山微。 白发心犹壮,丹途计益非。 人生今殄瘁,世路只嘘欷。 苦潦人将溺,... |
| 二相南行至道初,记名留咏在精庐。 甘泉不洗天崖恨,留与行人鉴覆车。 |
| 三度过海,两度上汉。 行至勒漠,命属柏君。 |
| 提筐兮阡陌,花红兮衣白,步迟迟兮心迫迫。 行至止兮嗟于役,低声相劳兮日其夕。 |
| 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 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 吴会非我乡,安得久留滞。 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 |
| 行至二十日,来临鹦鹉洲。 环城屯虎旅,伐鼓卫龙舟。 新月羞初夜,寒云黯一楼。 波间灯影密,稳泊且无忧。 |
| 北行近千里,迷复忘西东。 行行至南华,忽忽如梦中。 佛化知几尘,患乃与我同。 有形终归灭,不灭惟真空。 笑看曹溪水,门前坐松风。 |
| 笋舆出东郭,青阳应初候。 融气薰林皋,灵风在襟袖。 行至野田中,角角闻雉雊。 偶见支颐人,执手叹耆旧。 |
| 许由不耐事,逃尧独参寥。 行至箕山下,盈耳康衢谣。 谓此汙我耳,临流洗尘嚣。 水中见日驭,劳苦如尧朝。 尧天接山际,尧云抹山椒。 谁云能避世,处处悉逢尧。 |
| 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 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