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蜀过匡庐,秋风宿东林。 月出断山口,满窗松竹阴。 袅袅一枝烛,道人语夜深。 亦设饼果供,慰此羁旅心。 犹恨非远公,无酒遣我斟。 明日下山去,叹息难重寻。 回首四十年,驹隙何駸駸。 旧游不可到,怅望空长吟。 |
昔自京口归,卜居得剡曲。 地偏无市人,民淳有古俗。 陋屋仅结茆,粗饭财脱粟。 典衣以沽酒,九月未能赎。 宁负翁子薪,耻售卞和玉。 老身已如此,儿子亦碌碌。 藏书幸无恙,自计不啻足。 拾穗且浩歌,行矣堕鬼录! |
还乡老于死,举目少耆宿。 邑屋亦或非,所余但乔木。 曩时列鼎家,今不饱半菽。 盛衰迭变迁,何者非陵谷。 羸然九十翁,世故见已熟。 偶能达一理,万事等破竹。 布缝一称衣,藜煮半釜粥。 余年更何为,枕藉糟与麴。 |
我昔挥短楫,终年钓吴松。 遗尝携长鑱,采药玉霄峰。 为计晚大缪,朝路偶见容。 晨趋大明班,夜听长乐钟。 白发迫归休,居然鲜欢悰。 上恩许乞骸,一日收孤踪。 蓬茅略补葺,甑碓勤炊舂。 故交零落尽,岁晚当谁从? |
岁暮穷途恼白头,况加一岁更荒州。 家禽聚处无居屋,野水分时便断流。 何物不堪供佛泪,谁人可与共咨谋。 一生本藉诗书乐,今日诗书翻百忧。 |
才难如此。 一门生许奇男子。 长公更是惺惺底。 千百年间,一寸心为纸。 人知公在诗书里。 天知公在诗书外。 人间百顺由公起。 公把无心,总备人间事。 |
两祖门中种阴德,名塞四海世有人。 诸儿莫断诗书种,解有无双耸搢紳。 人间卿相何足道,胸次诗书要不忘。 男儿邂逅起屠钓,何如林下日月长。 |
... 树木惨惨颜色衰,燕雀啾啾群侣失。 我有愁轮行我肠,颠倒回环不能律。 我本孜孜学诗书,诗书与今岂同术。 智虑过人只自雠,闻见于时未裨一。 片心皎皎事乖背,众醉冥冥势陵突。 出门榛棘不可行,终岁蒿藜尚谁恤。 远梦频迷忆故人,客被初寒卧沉疾。 将相公侯虽不为,消长穷通岂须诘。 圣贤穰穰力可攀,安能俯心为苟屈。 |
...,李唐盛称表。 问之何因尔,风气有先兆。 桓桓观察公,切切廑告诏。 至今章掖流,诗书被余照。 伊洛道既南,考亭重继绍。 譬之中天日,万古垂炳耀。 岂但行中原,衣被弥岭峤。 云胡一气迁,变化有难料。 百年诗书地,末俗事攘矫。 岂是殷民顽,此亦关感召。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为扰。 庸人亦何伤,贪小祸非小。 小贪人易知,大贪一何巧... |
盗贼自反覆,干戈无是非。 上谋先劫掠,善胜昧攻围。 礼乐成乌有,诗书入翠微。 无银堪易米,甘采首阳薇。 |
凤栖塘上路,春草思悠悠。 绿树双黄鸟,青山一白头。 诗书自有厄,盗贼本非仇。 天道知难问,吾贫不肯忧。 |
霜台御史新为郡,棘手廷评继下车。 首谒梓桐王处士,教风从此重诗书。 |
未老形骸足自支,唯忧多病醉成衰。 诗书犹作发丘将,稽首竺乾真我师。 |
村庄一罇酒,谁与语悲辛。 衿佩空相负,诗书不救贫。 天寒负米客,日暮倚门人。 遥睇长江水,西风犹怆神。 |
提封犹是古方隅,庙食何惭百世馀。 醴酒不陈宾客去,于今遗俗重诗书。 |
崆峒访道至湘湖,万卷诗书看转愚。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
岸走舟安稳,逍遥若步虚。 晴烟迷白鹭,春水见浮鱼。 桑树连坡种,人家夹水居。 年丰村舍好,稚子学诗书。 |
一掬金丹向晚风,山前草木尽龙宫。 诗书便是神仙味,更笑行冲问药笼。 |
万石躬行不读书,公孙张禹号名儒。 诗书何罪工发冢,自是诸生爱颔珠。 |
日将先圣诗书教,暂作文翁守郁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