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鼎象九州,山经有遗载。 空蒙大荒中,杳霭群山会。 炎海积歊蒸,阴幽异明晦。 奔趋各异种,倏忽俄万态。 群伦固殊禀,至理宁一概。 骇者自云惊,生兮孰知怪。 未能识造化,但大披图绘。 不有万物殊,岂知方舆大。 |
| 扶疏岩下树,入夏总成阴。 几年荆棘地,一旦为丛林。 我方与衲子,共听海潮音。 人生多聚散,离别忽惊心。 |
| 纷纷学禅者,腰包竞奔走。 才能脱葛藤,痴意便自负。 求其道德尊,如师盖希有。 愿傅上乘人,永光临济后。 |
| 吾邑多缁徒,浩浩若云海。 大机久已亡,赖有小机在。 乃更与一岑,纯全两无悔。 堂堂二老禅,海内共期待。 |
| 我与师来往,岁月虽未长。 相看成二老,风流亦异常。 既宴坐岩上,我方为聚粮。 傥师能早归,此乐犹示央。 |
| 幽栖非不胜,触目是林丘。 若比兹岩秀,培塿固难俦。 云山千里见,石泉四时流。 登临有如此,何必更他游。 |
| 我年七十五,木末挂残阳。 纵使身未逝,亦岂能久长。 尚冀林间住,与师共末光。 孤云俄暂出,道俗纷苍黄。 |
| 我生山窟里,终朝面孱颜。 独此岩未到,抱恨知几年。 兹游信奇绝,一览小众山。 更得师为主,二妙为易言。 |
| 师本穷和尚,我亦穷秀才。 忍穷俱已彻,老肯不归来。 今师虽暂别,泉石莫相猜。 应缘聊复耳,师岂有公哉。 |
| 爱山端有素,拘俗亦可怜。 昨守当少郡,不识隐静山。 羡师来又去,愧我复何言。 尚期无久住,归送我残年。 |
| 古无住持事,但只传法旨。 有能悟色空,便可超生死。 庸僧昧本原,岂识西归履。 买帖会禅床,佛法将何恃。 |
| 师心如死灰,形亦如槁木。 胡为衲子归,以响答空谷。 顾我尘垢身,拟向禅河浴。 更愿张佛灯,为我代明烛。 |
| 僧中有高僧,士亦有高士。 我虽不为高,心粗能知止。 师是个中人,特患不为尔。 何幸我与师,俱是隣家子。 |
| 我自归林下,亦复与世疏。 赖有善知识,时能过吾庐。 伴我说道话,我爱读佛书。 师为岩上去,我亦为膏车。 便欲殿我钵,随师同饭蔬。 脱此尘俗累,长与岩石俱。 此岩固高矣,卓出山海图。 但比吾师高,还恐岩不如。 |
| 此心淡无著,与物常欣然。 虚闲偶有见,白云在空间。 爱之欲吐玩,恐为时俗传。 逡巡自失去,云散空长天。 永愧陶彭泽,佳句如珠圆。 |
| 云从会稽生,旦旦见伯禹。 听读山海经,成龙不成虎。 禹命云归欤,可向蕺山去。 昂昂王内史,眉宇照今古。 常在此盘旋,深藏无处所。 王孙江海人,云根自栖翥。 招邀玉叶来,以石为伴侣。 既从衣上浮,只就茶里煮。 不入晋家池,肯作秦望雨。 两儒一支郎,不学世间语。 吴伧哦五字,坎壈酸涩苦。 并送山中人,约束云下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