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
| 昔从谢太守,宾客宛陵城。 有日持斋戒,高僧识姓名。 秋风送客去,安得尽忘情。 |
| 江上宣城郡,孤舟远到时。 云林谢家宅,山水敬亭祠。 纲纪多闲日,观游得赋诗。 都门且尽醉,此别数年期。 |
| 今代稽山贺季真,前身江左谢宣城。 向来诏策无双手,已逼云霄尺五程。 银杏木瓜分我否,鸳鸯野鸭莫渠惊。 玉皇香案方虚伫,看即徵黄侍紫清。 |
| 忽惊骑吏叩柴荆,厚禄移书访死生。 今日犹迟传岩雨,前身端是谢宣城。 解包兔颖霜盈把,试墨山泉月一泓。 老里苦吟翻作拙,捻须枉断两三茎。 |
| 吾识宣城守,又违之一邦。 相看知雅曲,必解赋澄江。 温厚气无杂,衰慵心已降。 举觞喜见属,亲为拨春缸。 |
| 吴均诗语多奇揭,苦倩鸳鸯谢明月。 昭亭川上此禽闲,为寄吴郎我西发。 西归千里浮轻舟,夜观蟾光逆水流。 水流东海月西海,各去虽殊意常在。 月偏皎皎随人行,水亦沄沄非浪改。 酒盆龙杓闲到吟,梅花重叶将谁采。 |
| 齐郎好诗风调清,语中有骨自老成。 愈镵愈出当有名,朅来宣城盖为倾。 文章不如金满籯,我昔曾力今乃惩。 少年平步取公卿,安用学此误平生。 |
| 经旬不见谢宣城,小楷乌丝寄远情。 黄篾楼高春梦破,绿罗衣薄暮寒生。 鹤临沙渚鸥俱浴,花落江泥燕与争。 亦欲雨蓑摇短楫,西湖新水荡空明。 |
| 下帷阙章句。 高谈媿名理。 疏散谢公卿。 萧条依掾吏。 簪发逢嘉惠。 教义承君子。 心迹苦未幷。 忧欢将十祀。 幸沾云雨庆。 方辔参多士。 振鹭徒追飞。 羣龙难隶齿。 烹鲜止贪兢。 共治属廉耻。 伊余昧损益。 何用祗千里。 解剑北宫期。 息驾南川涘。 宁希广平咏。 聊慕华阴市。 弃置宛洛游。 多谢金门里。 招招漾轻楫... |
| 支岭高风远,杼山佳句稀。 云岩有开士,诗理到精微。 不知蓬户隘,未倦凎钚飞。 忘形任谈笑,敷衽评是非。 近师宣城老,远慕苏州韦。 我亦有吟痴,古人思与归。 愿闻碧云篇,所得如珠玑。 渔樵未晚出,乘兴叩禅扉。 |
| 胸懹阮步兵,诗句谢宣城。 今夕俱参透,焚香听雨声。 |
| 闲弄玉如意,天河白练横。 时无李供奉,谁识谢宣城。 两鹤翻明月,孤松立快晴。 南阳半年客,此夜满怀清。 |
| 几人同去谢宣城,未及酬恩隔死生。 唯有夜猿知客恨,峄阳溪路第三声。 |
| 赤髭白足可怜生,蹑蹻担囊壮此行。 要致雪峰千五百,不妨兼识谢宣城。 |
| 绝壑迎朱槛,高林拂画楹。 卷帘千嶂远,入座一川平。 蜺彩缘云断,霞光射水明。 不须夸旷望,为语谢宣城。 |
| 平生满耳说宣城,入境云烟照眼明。 过雨偏浓千嶂碧,未秋先冷数溪清。 细看菡萏波间色,时听绵蛮竹里声。 不是多才谢公子,江山犹解发吟情。 |
| 魏紫姚黄次第荣,政须亲戚话真情。 楼台是处增诗兴,罗绮丛中放酒行。 下榻能留黄叔度,高斋端有谢宣城。 却怜老令卑栖甚,目送归鸿意自倾。 |
| 宣城讯後忽年余,闽水风来又岁除。 人品只今推正始,诗声何止过黄初。 岂无天上同朝友,不寄山中半纸书。 珍重故人多问我,鬓毛半脱齿全疏。 |
| 君不见东阳沈隐侯,君不见宣城谢玄晖,两处双溪清彻底,二子诗句清於溪。 千载却有曹夫子,天借古人作诗地。 家在东阳宝婺边,官在宣城莲幕里。 溪光滴作两眼明,溪秀吐作五字清。 开卷看来掩卷坐,词波跤作双溪声。 无人写作双溪操,收拾新篇句中妙。 莫将沈谢鸿鴈行,便与猗那荐清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