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安社稷看文举,正始风流倚太初。 天地一身无处著,诸人休苦恨狂疏。 |
| 南山击缶正乌乌,东市匆匆坐一书。 说道中兴无过事,太阳侵蚀总缘渠。 |
| 莫怪新亭泣楚囚,王公原不辨中州。 石头门外千年恨,他日相思一涕流。 |
| 清浊无心陈仲弓,圆机聊救汉诸公。 末流不料儿孙误,千古黄初佐命功。 |
| 簿书流汗走君房,那得狂奴故意降。 努力诸公了台阁,不烦鱼雁到桐江。 |
| 柴门三叩略从容,感激聊酬大耳公。 常驱牛趁机春雨,人前元不似英雄。 |
| 平生作意轻羊舅,岁晚何心佞羯奴。 为问荆齐是三窟,此时容有宦情无。 |
| 渭上耕屯望一秋,鼓行那复更迟留。 落星误尽痴儿辈,长说宣王抗武侯。 |
| 通鉴初成赐近臣,不遗疏贱布恩均。 我投淮水五千里,君滞周南二十春。 东观汗青身是梦,西宫削稿事如新。 细思当日修书者,祇有三人今一人。 |
| 六世承平有史臣,紬书东洛布成均。 网罗遗佚三千载,采撷精华十九春。 天作冠篇坟曲大,上思稽古宪章新。 乌台御史辞雠校,头白空余汗简人。 |
| 晚食甘于粱肉,徐行稳似轩车。 直须朝暮苦驰驱。 指望凌烟高处。 前日丰碑旌表,今朝贬*妻孥。 喜为正直怒奸谀。 自古忠臣良苦。 |
| 溪山适兴且闲行,绿藓苍苔任点裳。 看镜已侵双鬓碧,忧时每觉寸心伤。 驰名扰扰终安用,浩饮陶陶计亦长。 千古英雄谁可问,累累邱陇水茫茫。 |
| 治粹于隆古,元{凯加丶}之懿,根于笃诚。 世泽未倾,英髦代兴。 非不卓荦,绝乎迳庭。 而斯道之正,独未有以韦平之家,而继孟荀之鸣者。 岂天心之昌我朝,固得其人而后行耶。 儒服独立,出于簪缨。 百圣微言,阐我金籯。 使万世而下,洙泗有所系,伊濂有所承。 正传未坠而迄续,绝学将晦而复明。 所谓派历许,沿申遡荣。 篑覆基峙,源澄流清... |
| 仙禁祥云合,高梧彩凤游。 沈冥求自试,通鉴果蒙收。 文墨悲无位,诗书误白头。 陈王抗表日,毛遂请行秋。 双剑曾埋狱,司空问斗牛。 希垂拂拭惠,感激愿相投。 |
| 千载争刳汉贼肠,及观通鉴似文王。 两间正气都输予,犹惜坤中一点黄。 |
| 蒲璧邦家重,苍山道路深。 剸裁知唾手,拊字勉劳心。 通鉴家传学,迂书坐右箴。 故人情谊重,赠别比南金。 |
| 上古遗书究治终,长编通鉴更参同。 端居坐照无穷事,何用江心百鍊铜。 |
| 君到洗沐已,蜡屐款北山。 吾祖山中人,凛然千载颜。 其旁马鬣封,近去龙衮间。 通鉴恰施行,新经宜少删。 世上有公议,渠自明忠奸。 物情有报复,天道则好还。 |
| 荷公临止。 宾客惯看儿亦喜。 歌雅歌风。 通鉴通书又史通。 欲相酹酒。 瓦缶田家羞出寿。 甚欲舟何。 愧没瑶觞玉斝多。 |
| ... 令人读遗事,一饭三叹息。 某昔守樵川,奠俎折群贼。 乌洲聚名胜,花阴满光泽。 通鉴揭纲目,国录为刊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