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异哉相逢臭味同,高谈剧论尽则中。 情如兄弟坚胶漆,义薄云天压华嵩。 半岁连床忘尔汝,一朝改馆任王公。 过从莫惮涂泥泞,六艺遗文要折衷。 | 
| 君不见资中名士有李石,八月秋涛供笔力,初为博士不暖席,晚补台郎俄复斥。 诸公熟睨亦太息,摧压至死终不惜。 生前何曾一钱直,没後遗文价金璧。 後之视今犹视昔,此事诚非一朝夕。 山城旧庐暗荆棘,羸然诸孙守坟籍。 抚孤我负朋友责,万里诗成泪空滴! | 
| 不觉朝从邺下过,更于薄暮渡漳河。 频询故迹情难减,为记遗文事转多。 枯柳覆村疏有路,寒云隔水去无波。 溅溅俱是千秋恨,铜雀风流可奈何。 | 
| 玄白纷纷老子云,那从覆瓿觅遗文。 六爻本自画前具,三极都从心上分。 示许诸儒将见见,只应四圣自闻闻。 浪谈正堕负苓笑,况敢持芹更献君。 | 
| 石氏遗文在,凄凉见故园。 轻风思奏乐,衰草忆行轩。 舞榭苍苔掩,歌台落叶繁。 断云归旧壑,流水咽新源。 曲沼残烟敛,丛篁宿鸟喧。 唯余池上月,犹似对金尊。 | 
| 范公才具济川舟,翰墨居然第一流。 第向遗文窥远意,原言忧乐继前修。 | 
| 归作儒翁出致君,故山谁复有遗文。 汉庭使气摧张禹,楚国怀忧送范云。 枫叶暗时迷旧宅,芳花落处认荒坟。 朱弦一奏沉湘怨,风起寒波日欲曛。 | 
| 境概殊诸处,依然是谢家。 遗文齐日月,旧井照烟霞。 水隔平芜远,山横度鸟斜。 无人能此隐,来往谩兴嗟。 | 
| 落日古京门,车马动行色。 河上多悲风,山阳有归客。 朽箧蠹虫篆,遗文摹鸟迹。 言干有司知,岂顾时人识。 山陂岁始寒,霰雪密已积。 还家宁久留,方言事征轭。 | 
| 妙龄驰誉满东吴,落笔骅骝走坦途。 四十年来鸣道学,一千人内最群儒。 二松不负经纶志,三迳真成隐遁娱。 老我与君端莫逆,遗文时阅漫长吁。 | 
| 圣唐复古制,德义功无替。 奥旨悦诗书,遗文分篆隶。 银钩互交映,石壁靡尘翳。 永与乾坤期,不逐日月逝。 儒林道益广,学者心弥锐。 从此理化成,恩光遍遐裔。 | 
| 预政公槐亚,谈经帝席陈。 俭恭齐国相,清净汉廷人。 去梦尝为蝶,遗文不解麟。 一闻车马幸,丰赐及孤臣。 | 
| 黄壤讵知我? 白头徒忆君。 唯将老年泪,一洒故人文。 遗文三十轴,轴轴金玉声。 龙门原上土,埋骨不埋名。 | 
| 地势东南尽,清江吴越分。 修涂杂川陆,游役念良勤。 相从二三子,心期同欣掀。 逢幽不暂憩,何由解尘纷。 抗迹蹈奇石,扬情瞩流云。 崇林拥密翠,细草潜幽薰。 兰亭访旧游,昔尝览遗文。 有生怜共尽,兴怀岂惟君。 逍遥千载上,逸兴故不群。 风流咏觞乐,寂寂今无闻。 | 
| 楚山碧岩岩,汉水碧汤汤。 秀气结成象,孟氏之文章。 今我讽遗文,思人至其乡。 清风无人继,日暮空襄阳。 南望鹿门山,蔼若有余芳。 旧隐不知处,云深树苍苍。 | 
| 才华早岁妙中州,惠爱长存瘴岭头。 陈迹他年循吏传,遗文何日茂陵求。 平生业履一经在,投老功名万事休。 惟有岿然岘山石,往来涕泪不胜流。 | 
| 不计无成与有成,但能偿足百年心。 喜营美酿多栽秫,广蓄奇书尽散金。 三代遗文钟鼎古,五湖秋意画图深。 超然真趣谁能识,目送孤鸿抚素琴。 | 
| 之子有名父,何蕃合比望。 虞庠惊脱颍,孔壁妙忘筌。 高第攽枫扆,长身掩薤阡。 师亡乡党惜,人往岁时迁。 达宦谁无死,遗文尔独传。 客邮曾旅进,邑子例垂怜。 哀语推真由来,絺词激懦篇。 善人宜有后,一见欲潸然。 | 
| 轺驾一封急,蜀门千岭曛。 讵分江转字,但见路缘云。 山馆夜听雨,秋猿独叫群。 无为久留滞,圣主待遗文。 | 
| 遂初陈迹遽凄凉,击叹青箱极荐杨。 谈笑於侬情易厚,典刑使我意差强。 重屏旧画论中主,古殿遗文话阿章。 旧事从今向谁得,尺书时许到淮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