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株金染密,数亩碧鲜疏。 避暑临溪坐,何妨直钓鱼。 斑多筒簟冷,发少角冠清。 避暑长林下,寒蝉又有声。 |
| 避暑入林扃,同僧坐竹亭。 鸟飞晴地影,龙挂雨天形。 扫叶铺椰簟,临流注石瓶。 更无尘迹到,日落梦初醒。 |
| 怕碍清风入,丁宁莫下帘。 地皆宜避暑,人自要趋炎。 竹色水千顷,松声风四檐。 此中有幽致,多取未伤廉。 |
| 相邀避暑到慈云,细听诸君讲见闻。 六月美宣歌北伐,五弦思舜奏南薰。 不忧冷澹无欢伯,自致清凉有此君。 想像当时河朔饮,樽前不用着红裙。 |
| 茂林深处散清凉,石罅泉声引兴长。 高挂角巾舒啸傲,炎飚那得到山庄。 |
| 新花犹未出圆荷,月射风翻卷翠波。 对酒强须通夕醉,暑天清景此为多。 |
| 寰区皆是火,何地避炎官。 散发松阴下,挂巾石壁间。 诗题疏竹润,酒入碧筒寒。 不必频挥羽,清风无汗颜。 |
| 炎赫无逃处,如何得雨来。 云生应有望,风卷又还开。 携簟寻池阁,倾醪注晚杯。 堆盘粲红颗,味不减棱梅。 |
| 当暑忆归林,陶家借柳阴。 蝉从初伏噪,客向晚凉吟。 白日欺玄鬓,沧江负素心。 神仙倘有术,引我出幽岑。 |
| 避暑来高寺,终朝脱帽翁。 四檐青嶂下,一枕绿阴中。 云意看无尽,禽声听不同。 楼台城市有,何地觅凉风。 |
| 古寺无风地亦凉,人家难得此修廊。 老僧贪说葛藤话,不觉山童上晚香。 |
| 避暑入古寺,暂尔遣骚屑。 心静凉於秋,倏然适清悦。 彼哉谁氏子,对弈气争杰。 惜其二低手,彼此蔑奇着。 帝观发冷笑,连呼错错错。 救之不可及,流视入寥廓。 |
| 日火烧空海欲乾,莲宫深处书生寒。 佛家一片清凉景,借与诗人尽日看。 |
| 行道遭三伏,流年当百殃。 舌乾元少味,体倦不安床。 逃暑少宽舍,沃焦无冷浆。 时依乔木下,俄顷得微凉。 |
| 雾袖烟裾云母冠,碧花瑶簟井冰寒。 焚香欲降三青鸟,静拂桐阴上玉坛。 |
| 香荷疑散麝,风铎似调琴。 不觉清凉晚,归人满柳阴。 |
| 松冈避暑。 茅檐避雨。 闲去闲来几度。 醉扶孤石看飞泉,又却是、前回醒处。 东家取妇。 西家归女。 灯火门前笑语。 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 |
| 赤日黄埃满世间,松声入耳即心闲。 愿寻五百仙人去,一世清凉住雪山。 |
| 荷气竹风宜永日,冰壶凉簟不能回。 题诗未有惊人句,会唤谪仙苏二来。 |
| 物外寻真境,云标启梵宫。 绿沉消夏气,红艳夺春工。 岭色含朝旭,岩声乱夕空。 坐来林月上,凉思满房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