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老曾为前代官,江湖相见独饥寒。 不道夜深霜露重,犹将玉笛倚阑干。 |
| 郑老形容今已衰,江头相见涕涟洏。 自说琴书零落尽,独余吹笛似桓伊。 |
| 我爱襄阳老郑虔,高楼吹笛动秋烟。 他时若有平安信,即寄江东估客船。 |
| 君不见世南人间行秘书,撑肠拄腹搜不枯。 眼空千古不留物,更用芸香祛蠹鱼。 又不见王家楼中五百车,锦奁玉轴签红牙。 夜生光怪射东壁,神鬼错愕相惊嗟。 无形之书不复见,有形之书今亦鲜。 吴侬鞭马驰京尘,何曾著眼鸡林人。 弓刀自带封侯相,黄金不博青藜杖。 请翁少待三十年,怕有米家书画船。 |
| 春风桃李绛帐,朝日苜蓿空盘。 王公不志温饱,郑老岂为饥寒。 |
| 胜地风烟外,遥山紫翠分。 花飘万壑雨,帘卷半溪云。 鹤语林间听,樵歌谷口闻。 不妨招郑老,对酒夜论文。 |
| 诗酒平生事,风流六十翁。 词人寻郑老,坐客爱车公。 已惜漳滨卧,那堪冀北空。 交情不论晚,为子泣西风。 |
| 渊明种秫有公田,郑老时时得酒钱。 笑我作官浑乏此,自炊斗酒慰馋涎。 |
| 白云包裹石城赊,几度亲归梦里家。 春入小桃浑绮绣,风回残雪半尘沙。 唐贤碎泻真珠粒,郑老微明白杏花。 莫道穷边无好语,二公流落亦天涯。 |
| 三年流落塞垣春,雪屋冰庐乐藻芹。 司业颇知怜郑老,薛宣能不吏朱云。 鹗牋重剡新如昨,蚁壤高眠唤不闻。 一掬垅头知已泪,霜风吹堕白杨坟。 |
| 名满江湖刘改之,半生穷因只吟诗。 人言季布恐难近,我谓郑老真吾师。 试令满饮至酩酊,愈觉高论生神奇。 豪家有财不识宝,贫者识这空嗟咨。 |
| 寂寞茅檐下,穷居更待时。 吾侪贫可忍,余子俗难医。 风月最宜酒,江山多是诗。 广文无郑老,谁与共襟期。 |
| 独上吴淞第四桥,忆随郑老驻兰桡。 白头发佛平生处,一盏寒泉赋大招。 |
| 山水平生愿,兹游亦偶逢。 溪清石五色,山转路千重。 片雨孤峰入,余霞众壑浓。 滩声风浩浩,花气草茸茸。 波动将崩石,云浮不尽松。 濑船牵月上,水碓杂云舂。 宿傍鱼龙窟,行随虎豹踪。 同行携郑老,日遣画芙蓉。 |
| 山绕澄江江绕城,水云径接海冥冥。 万家曲折在吾目,一郡登临属此亭。 今日诗题随处有,几番醉眼望中醒。 风流郑老知何在,回首苍茫凫屿青。 |
| 杜陵郑老共襟期,门外红尘弗与知。 近日颇荒攻愧课,多时不见适斋诗。 竹深荷净相留处,月白风清偶会时。 地僻衣裳俱自懒,黄冠野服澹相宜。 |
| 外家门馆未应疏,舅氏多能作大夫。 才命淹回犹半刺,舟船缭绕向三吴。 兴公自有游山赋,郑老宁无过海图。 去国长年宜自爱,不须频叩步兵厨。 |
| 广文官独冷,博士冗不治。 况此侯国泮,赘哉童子师。 萧散非郑老,文章惭退之。 可能冰雪地,一借春风吹。 |
| 人情何待十分圆,满目金波已浩然。 明到杜陵头上发,寒侵郑老客中毡。 中秋未必似今夕,好景其如又隔年。 多谢望舒知此意,冰轮缓碾冰加鞭。 |
| 衰迟久让祖生鞭,寂寞犹存郑老毡。 金马隐来人岂识,木鸡老去我方全。 坐移棠树庭前日,梦到榴花洞里天。 多谢故人劳远问,滥竽博士又三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