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 要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 |
| 崒嵂荆南山,袁令葬其麓。 相传天赐棺,咄咄诳流俗。 令尝成兴梁,天报宜以福。 赐棺信荣矣,毕竟入鬼录。 珠官在岭南,锦官在巴蜀。 盐官兴铁官,登载粉简牍。 吾恐古有司,铸铜山之足。 后人讹承讹,官傍妄加木。 政须改铜官,大字鑱崖腹。 事有作俑者,并按王乔玉。 |
| 铜官鞠为草,孰识此岭下。 松似天目移,山如巨然画。 猛虎户外睡,古月泉上挂。 遐想无畏师,此中住持罢。 外人曾不闻,前僧后僧话。 应是古道场,同门不同舍。 |
| 不夜楚帆落,避风湘渚间。 水耕先浸草,春火更烧山。 早泊云物晦,逆行波浪悭。 飞来双白鹤,过去杳难攀。 |
| 北风无时休,崩浪聒天响。 蛟鼍好为祟,此物俱神王。 我来五松下,白发三千丈。 松门闭青苔,惜哉不得往。 今日天气嘉,清绝心有向。 子云性嗜酒,况乃气清爽。 此人已成灰,怀贤盈梦想。 衣食当须几,吾得终疏放。 弱女虽非男,出处同世网。 搔背牧鸡豚,相见得无恙。 |
| 雪与铜官相白青,幻成岂亦自仙灵。 频年此地凡过过,绝境今晨得再经。 野鸭阵飞惊扑漉,宾鸿独叫苦丁宁。 平生畏友三孙子,海角边头似晓星。 |
| 省郎潦倒今何处,败壁风生霜竹枝。 满世专翰墨,谁为真赏拂蛛丝。 |
| 独来野寺无人识,故作寒崖雪压枝。 相得平生藏妙手,只今犹在鬓如丝。 |
| 春池水暖鱼自乐,翠岭竹静鸟知还。 莫言叠石小风景,卷帘看尽铜官山。 |
| 经学高余子,躬行慕古人。 儒风三叶秀,和气一门春。 台岭渐摩久,铜官抚字均。 庠东亡二老,凝望倍沾巾。 |
| 为儒为吏两无功,采石铜官邂逅同。 四见清明今一换,归欤我欲片帆东。 |
| 罨画溪头春水生。 铜官山外夕阳明。 暖风无力小舟横。 万事悠悠生处熟,三杯兀兀醉时醒。 杏花杨柳更多情。 |
| 女墙开遍白蔷薇,萝叶藤花鸟乱飞。 耐可铜官复离墨,满城山色照人衣。 |
| 荆溪霜落后,铜官日出初。 自栉头上发,更理箧中书。 上人从定起,咏言方绕除。 邂逅发微笑,幻身同太虚。 |
| 荆溪路入白云径,势与松江相并宽。 政以楫轻忧逆浪,忽逢风转起飞翰。 须臾又报一舍过,转盻应无百里难。 却恨铜官易成远,不容双目细留看。 |
| 乌目山头客,铜官住十年。 艺兰春满畹,种秫雨连田。 鸭斗溪西草,茶飘竹外烟。 阴阴门柳色,不隔渡头船。 |
| 竹山虫鸟朋友语,讨论阴晴怕风雨。 丁宁相教防祸机,草动尘惊忽飞去。 提壶归去意甚真,柳暗花浓亦半春。 北风几日铜官县,欲过五松无主人。 |
| 铜官山下梵坊欹,谁为昭明太子悲。 鹤去不归松下柱,龟埋空负草间碑。 谁言象教无销歇,自剖鸿蒙有乱离。 独倚倾墙望淮水,残僧绝影立移时。 |
| 东平刘公幹,南国秀馀芳。 一鸣即朱绂,五十佩银章。 饮冰事戎幕,衣锦华水乡。 铜官几万人,诤讼清玉堂。 吐言贵珠玉,落笔回风霜。 而我谢明主,衔哀投夜郎。 归家酒债多,门客粲成行。 高谈满四座,一日倾千觞。 所求竟无绪,裘马欲摧藏。 主人若不顾,明发钓沧浪。 |
| 幽人宅一区,卜筑在阳羡。 铜官矗苍翠,白云递隐见。 溪水抱村流,触石成洄漩。 鹤巢古松枝,鱼<口宴>残花片。 清景乐高闲,雅情任狂狷。 山林足肥遁,轩车忘慕恋。 心静养长年,世荣倏惊电。 寄言谢逋客,重修《逸民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