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色日已远,问人归路长。 碧天凉夜阔,秋物雨余荒。 人静路傍寺,鸟啼林下房。 铜陵竟何就,空死汉吴王。 |
| 二年三过铜陵县,欲采蘋花意自羞。 他日梦中应记得,浅山衔县水衔州。 |
| 樵声闻远林,流水隔云深。 茅屋在何处,桃花无路寻。 身黄松上鼠,头白竹间禽。 应有仙家住,避秦来至今。 |
| 经学高余子,躬行慕古人。 儒风三叶秀,和气一门春。 台岭渐摩久,铜官抚字均。 庠东亡二老,凝望倍沾巾。 |
| 夜报风姨息,晓乘波后平。 江涵一镜净,山列两眉横。 依约燃犀处,分明倒蔗生。 徐行戒舟子,勿使白鸥惊。 |
| 僧房秋夜月明天,下马拥裘人悄然。 老僧何事亦晨起,清磬一声惊客眠。 |
| 枫叶霜余霞灿烂,苇药风起雪纵横。 铜陵江上秋容好,两绝新诗取次成。 |
| 白浪浮江打白沙,江头绿竹对僧家。 春风也似玉京好,一树残红山杏花。 |
| 落帆重到古铜官,长是江风阻往还。 要似谪仙回舞袖,千年醉拂五松山。 |
| 南北檐楹照绿波,濯缨洗耳不须多。 天空月满宜登眺,看取青铜两处磨。 |
| 银城遮不尽淮山,许事何缘便达天。 谁遣诗人强饶舌,和山失却忽苍然。 |
| 天惜淮山不惜银,浑银砌起一长城。 淮山里在银城里,半山诸峰越样青。 |
| 铜官山下梵坊欹,谁为昭明太子悲。 鹤去不归松下柱,龟埋空负草间碑。 谁言象教无销歇,自剖鸿蒙有乱离。 独倚倾墙望淮水,残僧绝影立移时。 |
| 乡闾人物久凋零,辈行如君却老成。 自合怀铅居册府,若为栖棘向江城。 簿书且作三年计,事业当为万里程。 林下贤人如未泯,尚期拭目看飞鸣。 |
| 烟销远水分帆影,木落疏林出斧痕。 啸咏不知红日下,九华何处望中昏。 |
| 顿舟古铜官,昼夜风雨黑。 洪波漰奔去,天地无限隔。 船人谨维笮,何暇思挂席。 凭江裂嵌空,中有暗水滴。 洞视不敢前,潭潭蛟龙宅。 网师登长鱣,贾我腥釜鬲。 斑斑被文章,突兀喙三尺。 言语竟不通,噞喁亦何益。 魁梧类长者,卒以筌饵得。 浮沉江湖中,波友永相失。 有生甚苦相,细大更噉食。 安得无垢称,对榻忘语默。 |
| 南北飘然各转蓬,佳辰无路笑言同。 铜壶县冷更微雨,白鹊楼高来远风。 粽剥雪肤明席上,酒倾玉骨映杯中。 区区羁旅无欢笑,遥想华堂屡一烘。 |
| 柳浦移舟带雨行,奔波南北是平生。 忽惊佳节临端午,还记当年客禁城。 丹杏饤盘深簇火,碧醪倾盏酽堆饧。 菖薄角粽俱如旧,何事樽前醉不成。 |
| 云端忽露碧孱颜,如髻如簪缥缈间。 惊骇舟中齐举首,不言知是九华山。 |
| 雪花来无时,入春送三作。 冰柱冻不解,去地才一握。 东风畏奇寒,未敢破梅萼。 已僵员峤蚕,那问纥干雀。 万径无行踪,扣户惊剥啄。 故人竹叶舟,岁晚梦漂泊。 自云饥所驱,岂不念丘壑。 经谊金华省,文采石渠阁。 平生百未试,墨绶吓猿鹤。 取舍一熊掌,得丧两蜗角。 不嫌干进钝,俯仰无愧怍。 低回簿书丛,万卷无处著。 惜哉小举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