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村牧童遭虎噬,血肉俱尽余双髻。 家人行哭觅遗骨,道路闻之俱掩涕。 州家督尉宿山中,已淬药箭攒长弓。 明朝得虎彻槛阱,缫丝捣?歌年丰。 |
| 披衣清晓倚阑干,龟屋裁成二寸冠。 盆桧雨余抽嫩绿,研池风过起微澜。 爱书自笑心常在,去死悬知日尚宽。 回视前修似无媿,不教一字入长安。 |
| 老马虺隤依晚照,自计岂堪三品料? 玉鞭金络付梦想,瘦稗枯萁空咀噍?。 中原蝗旱胡运衰,王师北伐方传诏。 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 |
| 炯炯冰轮升,澹澹玉宇碧。 高楼倾美酒,一醉不容失。 陆生独何事,闭户饱岑寂。 年来负风月,岂止此一夕。 平生酒边身,欲老每自惜。 夜阑耿不寐,浩歌出金石。 |
| 遶城山作翠涛倾,底事文书日有程? 无溷我为挥吏散,独登楼去看云生。 香浮鼻观煎茶熟,喜动眉间炼句成。 莫笑衰翁淡生活,它年犹得配玄英。 |
| 东归剡曲只三程,旅泊还如万里行。 灯影动摇风不定,船声鼞鞳浪初生。 曳裾非复白头事,瞑目那求青史名。 归去若为消暮境,一蓑烟雨学春耕。 |
| 出世仙姝下草堂,高标肯学汉宫妆。 数苞冷蕊愁浑破,一寸残枝梦亦香。 问讯不嫌泥溅屐,端相每到月侵廊。 高楼吹角成何事,只替诗人说断肠。 |
| 镜里形模日夜衰,三峰师友久暌离。 芝房又失耘锄候,丹剂常思沐浴时。 雷雨未成龙起晚,海天无际鹤归迟。 午窗一钵青精饭,拣得香薪手自炊。 |
| 白头身世叹羁孤,一念儿时泪已濡。 尚记争先书郁垒,岂知落後举屠苏。 杯盘草草思邻舍,车马纷纷厌九衢。 六十年非心自了,挂冠犹足补东隅。 |
| 风吹旗脚西南开,挂帆槌鼓何快哉! 转头已失望夫石,黄山孤塔迎人来。 黄山劝汝一杯酒,送往迎来殊耐久。 明年我作故乡归,还对黄山一搔首。 |
| 白首扁舟返旧邦,逢春直欲倒千缸。 红云夹路蔷薇障,翠羽成层薜荔幢。 莺语枝头常尽日,蝶迷弃底不成双。 闲人烂醉寻常事,中圣先判卧北窗。 |
| 不须扇障庾公尘,散地翛然学隐沦。 风帽可怜成昨梦,菊花已觉是陈人。 昏昏但苦余酲在,草草久无佳句新。 叹息吾生行已矣,老来岁月似奔轮。 |
| 万里归来值岁丰,解装乡墅乐无穷。 甑炊饱雨湖菱紫,篾络迎霜野柿红。 坏壁尘埃寻醉墨,孤灯饼饵对邻翁。 微官行矣闽山去,又寄千岩梦想中。 |
| 驴瘦童僵小作程,村翁也复解逢迎。 霜林已熟灯相馈,雪窖初开芋可羹。 土榻围炉豆楷暖,荻帘当户布机鸣。 解囊自取残编读,何处人间无短檠。 |
| 岂不怀荣畏友朋,一生凛凛蹈春冰。 任真虽笑拘边幅,达节宁容出准绳。 自喜残年如白传,更怜诸子慕崔丞。 耄期尚有江湖兴,顽健人言见未曾。 |
| 耳目聪明手足轻,应酬幽事未忘情。 百年日向渔樵过,千里云从几席生。 樽酒每招邻父共,图书时与小儿评。 但余烟水无俦侣,堪笑沙鸥欲抗衡。 |
| 路入河潼喜著鞭,华山忽到帽裙边。 洗头盆上云生壁,腰带鞓前月满川,丹灶故基谁复识? 白驴遗迹但相传。 梦魂妄想君无笑,尚拟今生得地仙。 |
| 又报东皇促驾归,醉中阙赋送春诗。 佛瓶是处见红药,僧榻有时闻子规。 野客款门聊倒屣,溪潭照影一轩眉。 年光佳处惟初夏,儿女纷纷讵得知! |
| 束担还山读旧书,断编终日见唐虞。 千茎白发年华速,一点青灯夜漏徂。 厚价异时空市骨,大呼从昔不成卢。 细思天赋原非薄,跬步门前万顷湖。 |
| 不嗔人作腐儒看,断简堆中兴未阑。 更事愈怀忧国切,苦心始觉著书难。 流泉激激人声远,修竹萧萧暑令寒。 四海诸公常共处,北窗何地著身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