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古风烟满故都,清才搜括妙无馀。 可中寄与芸香客,便是江南地里书。 |
| 笔阵初临夜正清,击铜遥认小金钲。 飞觥壮若游燕市,觅句难于下赵城。 隔岭故人因会忆,傍檐栖鸟带吟惊。 梁王座上多词客,五韵甘心第七成。 |
| 洞庭波浪渺无津,日日征帆送远人。 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 |
| 可怜烟刺是青螺,如到双林误礼多。 更忆早秋登北固,海门苍翠出晴波。 |
| 小谢轻埃日日飞,城边江上阻春晖。 虽愁野岸花房冻,还得山家药笋肥。 双屐著频看齿折,败裘披苦见毛稀。 比邻钓叟无尘事,洒笠鸣蓑夜半归。 |
| 威辇高悬度世名,至今仙裔作公卿。 将随羽节朝珠阙,曾佩鱼符管赤城。 云冻尚含孤石色,雪干犹堕古松声。 应知四扇灵方在,待取归时绿发生。 |
| 紫茎芳艳照西风,只怕霜华掠断丛。 争奈病夫难强饮,应须速自召车公。 |
| 峰带楼台天外立,明河色近罘罳湿。 松间石上定僧寒,半夜楢溪水声急。 |
| 歌谣数百种,子夜最可怜。 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 丝竹发歌响,假器扬清音。 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 |
| 水国不堪旱,斯民生甚微。 直至葭菼少,敢言鱼蟹肥。 我到荒村无食啖,对案又非梁谢览。 况是干苗结子疏,归时只得藜羹糁。 |
| 柳疏桐下晚窗明,只有微风为折酲。 唯欠白绡笼解散,洛生闲咏两三声。 |
| 人传欢负情,我自未尝见。 三更开门去,始知子夜变。 岁月如流迈,春尽秋已至。 荧荧条上花,零落何乃驶。 岁月如流迈,行已及素秋。 蟋蟀吟堂前,惆怅使侬愁。 |
| 江南春旱鱼无泽,岁晏未曾腥鼎鬲。 今朝有客卖鲈鲂,手提见我长于尺。 呼儿舂取红莲米,轻重相当加十倍。 且作吴羹助早餐,饱卧晴檐曝寒背。 横戈负羽正纷纷,只用骁雄不用文。 争如晓夕讴吟样,好伴沧洲白鸟群。 |
| 一阵西风起浪花,绕栏杆下散瑶华。 高窗曲槛仙侯府,卧苇荒芹白鸟家。 孤岛待寒凝片月,远山终日送馀霞。 若知方外还如此,不要秋乘上海槎。 |
| 荒庭古村只独倚,败蝉残蛩苦相仍。 虽然诗胆大如斗,争奈愁肠牵似绳。 短烛初添蕙幌影,微风渐折蕉衣棱。 安得弯弓似明月,快箭拂下西飞鹏。 |
| 一艇轻撶看晓涛,接罒离抛下漉春醪。 相逢便倚蒹葭泊,更唱菱歌擘蟹螯。 雨后沙虚古岸崩,鱼梁移入乱云层。 归时月堕汀洲暗,认得妻儿结网灯。 |
| 各将寒调触诗情,旋见微澌入砚生。 霜月满庭人暂起,汀洲半夜雁初惊。 三秋每为仙题想,一日多因累句倾。 千里建康衰草外,含毫谁是忆昭明? |
| 灵气独不死,尚能成绮文。 如何孤窆里,犹自读三坟。 落日送万古,秋声含七哀。 枯株不萧瑟,枝干虚崔嵬。 伊昔临大道,歌钟醉高台。 台今已平地,只有春风回。 明月白草死,积阴荒陇摧。 圣贤亦如此,恸绝真悠哉。 |
| 四牸三牯,中一去乳。 天霜降寒,纳此室处。 老农拘拘,度地不亩。 东西几何,七举其武。 南北几何,丈二加五。 偶楹当闲,载尺入土。 太岁在亥,余不足数。 上缔蓬茅,下远官府。 耕耨以时,饮食得所。 或寝或卧,免风免雨。 宜尔子孙,实我仓庾。 |
| 药杯应阻蟹螯香,却乞江边采捕郎。 自是扬雄知郭索,且非何胤敢餦餭。 骨清犹似含春霭,沫白还疑带海霜。 强作南朝风雅客,夜来偷醉早梅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