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幽泉落窦碎琼声,疑是朝天环佩鸣。 绕寺杉松皆雨露,不应秋叶似恩轻。 |
| 郑南峰下寺前轩,反景分明见渭川。 为报十年容易别,於今愁悴不如先。 |
| 陟屺寺南山,曾陪半日闲。 春来梦携手,宛在白云间。 |
| 春风长万物,棘子犹卷然。 及至华实稠,已悲霜露先。 功随四时去,不待三牲全。 所以陟屺人,设身常舍旃。 |
| 龙雾山前云气深,云埋万丈到于今。 梦中游子无穷泪,二十年来陟屺心。 |
| 雅有幽閒操,来嫔清白家。 相夫全礼敬,见子致清华。 方享乘轩乐,俄兴陟屺嗟。 谁将彤史纪,大笔为雄夸。 |
| 陟屺虽频莫慰心,见公犹幸母如存。 东山何事遽陈迹,西路如今又断魂。 柳翣忽临新冢道,林花空满旧时园。 一衿和气归何处,化作功名遗子孙。 |
| 令子齐年好,相从识壶彜。 萧生结绶日,孟母卜邻时。 未下升堂拜,俄闻陟屺悲。 天涯致刍束,泪落薤歌辞。 |
| 陟屺今将老,扶床昔未行。 旨甘无所展,朱紫不为荣。 里巷传呼入,比邻失涕惊。 方知贯金石,何以易精诚。 |
| 九龄颖悟已惊人,乃父分茅善抚民。 郑忽身为周室质,贾生议屈汉庭臣。 行攀郄桂荣三斧,暂著莱衣省二亲。 勿讶班荆歌陟屺,小人有母在江宾。 |
| 前王千载后,奕代几人来。 汉事一抔土,湘祠数仞台。 山容青拱揖,树影绿周回。 客有登临者,犹存陟屺哀。 |
| 昨依绿水芙蓉幙,得傍华堂萱草阴。 座识裳蒙眄异常,羹余分颍念恩深。 巢庐正洒莱衣泪,传驿俄惊楚些音。 二母生荣虽迥别,天寒陟屺一般心。 |
| 薄宦羁縻兔落置,西阡不到一年赊。 销魂霜露增凄怆,陟屺瞻思晚日斜。 |
| 路远邠郊外,严冬去若何。 时平防贼少,山险下驴多。 塞色晴犹惨,蕃音译尚讹。 贤侯虽礼待,陟屺愿频歌。 |
| 赋感东征句,诗愁陟屺篇。 生前九龄梦,眼底五朝天。 锦告浑无恙,云车忽香然。 不堪青竹笋,归路不迎船。 |
| 禅关无复老莱衣,陟屺心摧怨夕晖。 泣血可怜犹不死,望乡无处欲何归。 仁山老子方传法,枯木堂中久息机。 不见桃花并柏树,焉知四十九年非。 |
| ...思五十乾道年,是非一律无今昨。 日月逝矣几丰耗,人物眇然增索寞。 吹篪寡唱气欲竭,陟屺何心泪犹阁。 再拜珠玑卜来岁,十袭藏之富囊橐。 |
| 属三秋正半,暮云敛、月舒圆。 误警鹤鸣皋,栖乌绕树,魑魅惊旋。 寻常对三五夜,纵清光、皎洁未精妍。 须是风高气爽,一轮绝后光前。 无偏。 故国迢迢,千万里、共婵娟。 但陟屺瞻驰,高楼念远,宁不凄然。 天涯更新雁过,哀嗷、出塞影联翩。 空俾骚人叹羡,向隅耿耿无眠。 |
| 兴言陟屺驻征艎,丘水依然亦故乡。 萱草梦寒诗思远,梅花月冷角声长。 暂辞小隐从三聘,况值清时已一阳。 朝籍渐通恩数洽,会看梧槚发幽光。 |
| 季子将北征,貂裘解亭皋。 使君拥鸣驺,出饯载酒醪。 作诗宠行色,坐客多贤豪。 信知大夫才,能赋在登高。 陟屺忧未已,强歌反哀号。 问言归何时,逮此冬风饕。 川涂良阻修,箠辔慎所操。 黄屋初启圣,万灵归一陶。 询谋及疏贱,拔取皆时髦。 往矣果有合,可辞州县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