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栗林霜下熟,归摘御穷冬。 带月涉溪水,过山闻寺钟。 未嫌云衲湿,已喜野人逢。 且莫似杯渡,沧波无去踪。 |
| 劝相江糜畚锸忙,却回小队访山房。 松风不约炉烟直,昼晷潜随僧话长。 政外辍闲知有味,区中得醉浪名乡。 铜丸好句长哦罢,坐听惊猿堕莽苍。 |
| 初逢洛阳陌,再见南徐州。 所历几何时,倏去二十秋。 今复振霜屦,还山远莫留。 我咏阮公诗,物靡必沈浮。 谁云西海鱼,夜飞东海头。 世人嗟识昧,岂是滞林丘。 |
| 晴日暝复出,烟云尚飞浮。 东风解人意,松间作飕飀。 罢马不用鞭,正惬道涂修。 凉气濯毛骨,百疾洒然瘳。 萦纡草根泉,激激冰玉濑。 篱头蔷薇花,娜娜新妇头。 空林人语寂,野鸟时啁啾。 名山无窘步,春色况未休。 盘礴翠微寺,判作三日留。 曾非躭禅寂,聊此乐深幽。 文移暂见贳,清境与心谋。 晞发五峰影,濯足双涧流。 |
| 隐静山中寺,猕猴往往过。 导师归以去,卢橘熟还多。 禅地宁求稀,居人切莫讹。 未尝嫌此物,任挂古松柯。 |
| 观音妙智力,应感随缘度。 芝师访东坡,宁辞万里步。 道义偶相契,十年同去住。 行穷半世间,又欲浮杯渡。 我愿焚囊钵,不作陈俗具。 会取却归时,只是而今路。 |
| 适从山中来,复向山中去。 为报山中人,莫厌山中住。 近城尘土多,乱尔烟霞趣。 野蜂衔漆汁,尚欲为蔕固。 息此可以安,其能忘我谕。 |
| 平生苦爱閒,多病复便静。 每为林下游,忽若醉而醒。 茲山昔曾登,当暑毛骨冷。 碧霄环佩声,古木旌幢影。 五峰如高人,一一各秀颖。 俗驾难久留,佇立但俄顷。 别来三十载,往往梦清境。 从公得再来,共此春日永。 凭高惬幽思,即事发深省。 然灯战枯棋,临水瀹新茗。 兴阑下山去,妙处心已领。 晓雨湿篮舆,冲泥度前岭。 |
| 杯渡移从西域来,一枝五叶翠成堆。 谢师致此为吾寿,使向湖山深处栽。 |
| 心存名山久,积岁未及游。 将过值风雨,路不通马牛。 丁壮四五人,篮轝时更休。 转谷逢烟火,下隰多田畴。 偃穟黄压亩,刈麻东盈丘。 始觉山门深,长松如腾虬。 直上百余尺,苍髯叶修修。 五峰迎人来,冷逼台殿秋。 石泉出云中,引入舍下流。 缘源至岩口,岩底鱼可钩。 天昏碧溪去,果熟青猿偷。 草树不尽识,自起诗人羞。 溅溅涧水浅,... |
| 新作斋当祠画像,又兴高阁秘天踪。 今朝还藉君移柏,昨日已因鹅种松。 |
| 棐柏移皆活,风霜不变青。 冢垣虽阒寂,田客每丁宁。 不待为书几,常流作鬼庭。 东边夹路少,更致傥能令。 |
| 风声不多雨声多,汹汹晓衾闻浪波。 恰似秋眠隐静寺,玉霄泉从床下过。 |
| 身在大梁尘土中,心思隐静云山里,忽闻乘柸江上归,月下碧鸡啼不巳。 |
| 克宾一字入公门,有理难伸笑杀人。 隐静不行兴化令,他年谁道棒头亲。 |
| 松隐静无事,松竹惟参差。 避热卧其间,绿荫回凉吹。 水云不相远,起坐常自怡。 此心益浩然,西风生桂枝。 |
| 上人手持隐静书,示我刊成送行句。 飘忽如云不可留,又归隐静山中去。 自谓为僧亦有缘,获事老师非易遇。 第念学道须遍参,要证此心归宿处。 退量天分不如人,亦复性资非颍悟。 那能终日坐蒲团,只看水上浮杯渡。 挑囊亦欲走诸方,趁此年龄犹未暮。 他时参竟却归来,伴我老师岩上住。 上人此意似可嘉,止是出家儿调度。 老师若也可其言,不应... |
| 黄山别久阻再披,青山路远终未窥。 忽逢隐静高监寺,不但学禅仍学诗。 禅机最上吾不会,诗笔少亲今老退。 青山卧冢谪仙才,功名孰愈凌歊台。 |
| 爱山端有素,拘俗亦可怜。 昨守当少郡,不识隐静山。 羡师来又去,愧我复何言。 尚期无久住,归送我残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