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雁荡最奇处,众岩生此间。 问名僧尽识,得句客方闲。 洞峻猕猴入,天晴瀑布悭。 古时山未显,谢守只空还。 |
| 我来无一语,闲认昔游踪。 谁种路傍树,却遮山上峰。 潭乾沉石露,人立去禽冲。 樵说仙桥险,因思在上封。 |
| 庵是何年立,其中有一僧。 苍崖从古险,白日少人登。 众物清相映,吾生隐未能。 夜来新过虎,抓折树根藤。 |
| 寺基低且狭,半被石岩分。 水响常如雨,林寒忽聚云。 空房人暂宿,半夜雁初闻。 此处能通荡,僧家却不云。 |
| 千峰邻积水,秋势远相依。 路在深云里,人思绝顶归。 长天来月正,危木度猿稀。 谁得同无念,寥寥此掩扉。 |
| 飞下数千尽,全然无定形。 电横天日射,龙出石云腥。 壮势春曾看,寒声佛共听。 昔人云此水,洗目最能灵。 |
| 碣字芙蓉驿,喜行行不难。 路侵沧海过,人得异山看。 圆石蠔黏满,平涂鹭立寒。 一游期一月,回日必冬残。 |
| 寺置有碑传,观音岩石前。 殿高灯焰短,山合磬声圆。 窗静吹寒雪,舂鸣落夜泉。 清游人岂识,谓不似秋天。 |
| 老来自病救不了,佛病祖病孰能排。 壁上葫芦风打落,床头拄杖被尘埋。 |
| 白发白髭须,僧年八十余。 已成重阁在,别置一庵居。 客喜逢煎茗,童寒免灌蔬。 小师南北去,近日各无书。 |
| 西湖三载与君同,马入尘埃鹤入笼。 东海独来看出日,石桥先去踏长虹。 遥知别後添华发,时向樽前说病翁。 所恨蜀山君未见,他年携手醉郫筒。 |
| 一径入幽,随山几萦盘。 云树深蓊蔚,石溪响潺湲。 我来春色晚,山花亦何繁。 好鸟不知名,向人自关关。 遗我发兴新,探讨忘疲艰。 龙湫信奇绝,飞泉落云间。 快泻万斛珠,溅沫霜雪寒。 尊者所经行,草木不可芟。 敢将尘土足,濯此清泠湾。 晚投野僧家,山作碧玉环。 高堂极虚明,可寄须臾闲。 此行端为山,山穷我当还。 明朝驱车去,依... |
| 指点先凭采药翁,丹青化出大槐宫。 眼明小阁浮烟翠,齿冷新诗嚼雪风。 二华行观雄陕右,九仙今已压京东。 (将赴河中,密迩太华,九仙在东武,奇秀不灭雁荡也。 )此生的有寻山分,已觉温台落手中。 西湖三载与君同,马入尘埃鹤入笼。 东海独来看出日,石桥先去踏长虹。 遥知别后添华发,时向樽前说病翁。 所恨蜀山君未见,他年携手醉郫筒。 |
| 谁知归雁亭中客,鼓翼来游雁荡山。 更寄雁图凭雁足,秋风孤雁苦思还。 |
| 雁荡山中逢晚雨,灵峰寺里借绳床。 只应护得纶巾角,还费高僧一炷香。 |
| 近谋吟屋傍浔溪,雁荡山深云未归。 怕恼春光花种少,爱延月色竹栽稀。 宝藏书册教儿读,土视功名与世违。 不是诗人相过处,昼长应是掩柴扉。 |
| 久同朝迹又同年,更送旌麾过海边。 多士向来亲戴席,斯民今幸得苏天。 潜心阁上书千卷,雁荡山中草一川。 小待公余寻旧迹,便归玉笋听鸣鞭。 |
| 北上太行东禹穴,雁荡山中最奇绝。 龙湫一派天下无,万口赞扬同一舌。 行行路入两山间,踏碎苔痕屐将折。 山穷路断脚力尽,始见银河落双阙。 矩罗宴坐看不厌,骚人弄词困搜抉。 谢公千载有遗恨,李杜复生吟不彻。 我游石门称胜地,未信此湫真卓越。 一来气象大不侔,石屏倚天惊鬼设。 飞泉直自天际来,来处益高声益烈。 从他倒泻三峡流,到此... |
| 东南天一隅,谁起铜驼思。 雁荡山之臞,匕饭悲黍离。 矫首中兴期,儒负昌四维。 阴霾苦凝沍,光景几逶迟。 鸱鸮腾恶音,蛇虺纷剥脂。 忠愤发夜气,历历排奸辞。 黎明叫阊阖,骨鲠苍旻知。 阳嘘一脉春,万宇同掀眉。 睿智觉今是,庙断消前非。 畴昔两拨贤,烛照朋邪欺。 化弦易新调,活著扶危机。 孽蜮遁妖迹,鸣凤览德辉。 聋聩一甦醒,... |
| 春过新烟能有几,愁生飞絮转难禁。 可怜衰白随年少,爱看残红到夜深。 一辈衣冠方事事,故园松竹已阴阴。 明年此会知谁共,雁荡山前寄好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