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碣石山人一轴诗,终南山北数人知。 拟看青龙寺里月,待无一点夜云时。 |
| 二十年沈沧海间,一游京国也应闲。 人人尽到求名处,独向青龙寺看山。 |
| 寺好因岗势,登临值夕阳。 青山当佛阁,红叶满僧廊。 竹色连平地,虫声在上方。 最怜东面静,为近楚城墙。 |
| 常多簪组客,非独看高松。 此地堪终日,开门见数峰。 苔新禽迹少,泉冷树阴重。 师意如山里,空房晓暮钟。 |
| 病来形貌秽,斋沐入东林。 境静闻神远,身羸向道深。 芭蕉高自折,荷叶大先沈。 |
| 一室意何有,闲门为我开。 炉香寒自灭,履雪饭初回。 窗迥孤山入,灯残片月来。 禅心方此地,不必访天台。 |
| 从谁得法印,不离上方传。 夕磬城霜下,寒房竹月圆。 烟残衰木畔,客住积云边。 未隐沧洲去,时来于此禅。 |
| 一夕曾留宿,终南摇落时。 孤灯冈舍掩,残磬雪风吹。 树老因寒折,泉深出井迟。 疏慵岂有事,多失上方期。 |
| 连冈出古寺,流睇移芳宴。 鸟没汉诸陵,草平秦故殿。 摇光浅深树,拂木参差燕。 春心断易迷,远目伤难遍。 壮日各轻年,暮年方自见。 |
| 高视终南秀,西风度阁凉。 一生同隙影,几处好山光。 暮鸟投嬴木,寒钟送夕阳。 因居话心地,川冥宿僧房。 |
| 紫檀衣且香,春殿日尤长。 此地开新讲,何山锁旧房。 僧名喧北阙,师印续南方。 莫惜青莲喻,秦人听未忘。 |
| 敛屦入寒竹,安禅过漏声。 高松残子落,深井冻痕生。 罢磬风枝动,悬灯雪屋明。 何当招我宿,乘月上方行。 |
| 安禅一室内,左右竹亭幽。 有法知不染,无言谁敢酬。 鸟飞争向夕,蝉噪已先秋。 烦暑自兹适,清凉何所求。 |
| 灵境信为绝,法堂出尘氛。 自然成高致,向下看浮云。 迤逦峰岫列,参差闾井分。 林端远堞见,风末疏钟闻。 吾师久禅寂,在世超人群。 |
| 旧峰松雪旧溪云,怅望今朝遥属君。 共道使臣非俗吏,南山莫动北山文。 |
| 远公留故院,一径雪中微。 童子逢皆老,门人问亦稀。 翻经徒有处,携履遂无归。 空念寻巢鹤,时来傍影飞。 |
| 年深宫院在,闲客自相逢。 闭户临寒竹,无人有夜钟。 降龙今已去,巢鹤竟何从。 坐见繁星晓,凄凉识旧峰。 |
| 年深宫院在,旧客自相逢。 闭户临寒竹,无人有夜钟。 降龙今已去,巢鹤竟何从。 坐见繁星晓,凄凉识旧峰。 |
| 千蹄万毂一枝芳,要路无媒果自伤。 题柱未期归蜀国,曳裾何处谒吴王? 马嘶春陌金羁闹,鸟睡花林绣羽香。 酒薄恨浓消不得,却将惆怅问支郎。 |
| 夜来思道侣,木叶向人飘。 精舍池边古,秋山树下遥。 磬寒彻几里,云白已经宵。 未得同居止,萧然自寂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