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奏德星今复聚,乡评月旦昔何惊。 颍川人望须公守,荀氏家声付此兄。 湖影龟鱼同聚散,棠阴燕雀半生成。 若为修禊无丝竹,古调新诗唱谓城。 | 
| 王氏仍淮水,贤人减颍川。 风流今尽矣,天理旧茫然。 亲涕沾封箧,交情动绝弦。 公卿谁不到,偏夭贾生年。 | 
| 元丹丘,爱神仙。 朝饮颍川之清流,暮还嵩岑之紫烟,三十六峰长周旋。 长周旋,蹑星虹,身骑飞龙耳生风,横河跨海与天通,我知尔游心无穷。 | 
| 城开白帝锦江连,见说仙郎出守年。 虎患已从邻境去,猿声偏近郡斋前。 相如文藻流巴蜀,黄霸功名在颍川。 应是汉庭求吏治,非关相府贱英贤。 | 
| 秦川行尽颍川长,吴江越岭已同方。 征途渺渺烟茫茫,未得还乡伤近乡。 随萍逐梗见春光,行乐登台斗在旁。 林间啼鸟野中芳,有似故园皆断肠。 | 
| 铁钱转手变铜钱,父老相传喜欲颠。 未必颍川能若此,画图随处有香烟。 | 
| 结发钦前辈,风流日渺然。 从今我邻邑,不见此癯仙。 揽辔范清韶,分符黄颍川。 江湖终白首,那得尽公贤。 | 
| 相家贵人半膝席,斩首穴胸那复惜。 魏其眦裂东朝东,首鼠不决辕驹穷。 颍川水浊灌灭宗,谁令并杀老秃翁。 相门白日啸二鬼,越明年春武安死。 谁言死速不如迟,幸未淮南语泄时。 | 
| 曾执干戈卫鲁邦,颍川家世愈芬芳。 扶疏枝叶连江浙,烜赫或名冠魏唐。 卓荦高才当企及,青精一饭故宜偿。 获通谱系诚倾盖,昭穆从斯永不忘。 | 
| 浙江茅土几诸侯,美誉唯公一日收。 冯翊望之新得郡,颍川黄霸旧承流。 西湖一火愁中禁,东郡三霖慰客忧。 早晚秋来吹紫桂,百钱应伴使君游。 | 
| 令弟与名兄,高才振两京。 别序闻鸿雁,离章动鶺鴒。 远朋驰翰墨,胜地写丹青。 风月相思夜,劳望颍川星。 | 
| 次公治颍川,仁政被一方。 神物不藏瑞,兹焉集凤皇。 在昔奏箫韶,舜庭来跄跄。 西伯有至化,亦见鸣岐阳。 仲尼岂无德,已矣空悲伤。 夫何刀笔吏,而能致殊祥。 我来过荒陂,烟草但苍苍。 缅怀汉循吏,史笔恐未详。 | 
| 少驰贤孝誉,来配颍川家。 虽夺共姜誓,曾无贤母瑕。 一乡蒙爱惠,百口藉生涯。 享福逾中寿,归与勿怨嗟。 | 
| 颍川开郡邑,角宿分躔野。 君非仲举才,谁是题舆者。 悯悯琴上鹤,萧萧路傍马。 严程若可留,别袂希再把。 | 
| 旧说颍川宣老人,朱樱斑笋养闲身。 无心已绝衣冠念,有眼不遭车马尘。 青简自书遗老传,白须仍写去年真。 斋成谩作笑谈主,已是萧然一世宾。 | 
| 阴云薄薄地无尘,清晓城南集画轮。 睢苑即时裁雪霰,颍川连夜聚星辰。 山眉帖汉晴光擬,莺舌寻风碎语真。 芳草有情迷谢客,落花无处问秦人。 樽前莫厌歌醒耳,世上偏饶泪满巾。 嘉意未阑繁盛减,东皇底事惜残春。 | 
| 杖藜下人空谷暝,仰从树罅窥危矼。 风叶吹满樵客径,大泉洒到幽人窗。 旧且疑无颍川许,今兼信有襄阳庞。 况是清风接襟袂,政使异世心已降。 | 
| 八年黄伯颍川政,十载武侯沪水功。 还向碧幢揆初度,但愁绿诏启元戎。 生从峻极崧高降,寿在慈祥岂弟中。 今岁添杯添福禄,膝前文度伴仙翁。 | 
| 舜禹勤劳治,皋夔翊赞功。 秉钧瞻上宰,宪老佚三公。 寿考登耆耋,哀荣备始终。 凄凉颍川路,箫鼓诉南风。 | 
| 颍川倒湾流,栏船曲转钩。 吏迎如太守,民望亚诸侯。 芳圃深通野,寒湖半抱州。 前贤多旧迹,佳咏听君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