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夜山窗面面开,江湖前后思悠哉。 当窗试与然高烛,要看鱼龙啖影来。 |
| 平康巷陌倦游人,狼籍桃花病酒身。 短梦风烟千里笛,多情弦索一床尘。 黄金谁买《长门赋》,黛笔空描满额颦。 惟有所欢知此意,共烧高烛赏余春。 ¤ |
| 曾蹑姑苏城上台。 好山知有好人来。 几回徙倚,月里暮云开。 闲倚和风千步柳,倦临残雪一枝梅。 暖香高烛,翻动道人灰。 |
| 三百六十日云终,故乡还与异乡同。 非唯律变情堪恨,抑亦才疏命未通。 何处夜歌销腊酒,谁家高烛候春风。 诗成始欲吟将看,早是去年牵课中。 |
| 卜书弥文卜放迟,前人明训后人师。 海棠不守春秋法,高烛偏宜照睡时。 |
| 山寒草堂暖,寂夜有良朋。 读易分高烛,煎茶取折冰。 庭垂河半角,窗露月微棱。 俱入论心地,争无俗者憎。 |
| 娇艳醉杨妃,轻袅怜飞燕。 人在昭阳睡足时,初试妆深浅。 一段锦新裁,万里来何远。 高烛休教照夜寒,媚脸融春艳。 |
| 花相春归画锦仙,轻云羃羃护花天。 莫烧高烛三更月,自有真香一炷烟。 |
| 溪僧还共谒,相与坐寒天。 屋雪凌高烛,山茶称远泉。 夜清更彻寺,空阔雁冲烟。 莫怪多时话,重来又隔年。 |
| 清明院落夜溶溶,宠柳娇花让雪丛。 乱搅三眠飞絮白,浪搀百子石榴红。 烧残高烛东风后,掩却重门细雨中。 闻向花间歌法曲,应怜江海白头翁。 |
| 春入园林新雨过。 次第芳菲,惹起情无那。 蜀锦青红初剪破。 枝头点点胭脂颗。 柳带随风金袅娜。 隐映余霞,灿灿红云堕。 高烛夜寒光照坐。 只愁沈醉谁扶我。 |
| 闻说亭花好,居然似蜀乡。 色深姿不俗,香淡意能长。 高烛留深夜,轻阴护晚芳。 何心较桃李,只拟答春光。 |
| 半幅生绡,便教风韵平生足。 枕溪湖玉。 数点梅横竹。 花露天香,香透金荷?。 明高烛。 醉魂清淑。 吸尽江山绿。 |
| 津鼓冬冬,三老醉、知谁留得。 都不记、琵琶洲畔,草青江碧。 桃李春风吹不断,烟霞秋兴清无极。 怅樽前、桂子有余香,曾相识。 残雨昼,初凉夕。 高烛烂,新醅白。 长歌断,欢意不如愁色。 父老能寻循吏传,关河暂枉诸侯客。 待日边、一纸诏黄飞,胜相忆。 |
| 著意朝云复暮云。 良宵留住宋东邻。 玄霜玉杵期无定,高烛明妆赏更新。 团扇曲,画梁尘。 万家秋气一家春。 月光不照金尊里,只为夭绕醉得 |
| 从渠冷蕊篱边少,未放浮蛆瓮面空。 高烛几时催夜饮,隔帘度曲也英雄。 |
| 茅亭夜集俯万竹,初月未光让高烛。 主人酒令来无穷,恍然堕我醉乡中。 草间蛙声忽三两,似笑吾人悭酒量。 只作蛙听故自佳,何须更作鼓吹想。 尚忆同登万石亭,倚栏垂手望寒青。 只今真到寒青里,吾人不饮竹不喜。 |
| ...古北口。 日暮归营欢宴多,黄羊白雁行紫驼。 琵琶怨发昭君曲,羌笛哀生公主歌。 帘高烛明月半白,坐对卢龙雪犹积。 北风三日吹行云,边城健儿不忍闻。 少小离家三十年,年年辛苦 |
| 诸公纷纷去何所,隔岸荧荧高烛举。 若非去挟秦家姝,定是将偷邛市女。 一从西蜀老王孙,千骑东方总不论。 也乏使君呼共载,也无游女解宵奔。 无缘此属翩连去,飘飘晔晔知何处。 翠纳香奁夜著人,绛蜡清笙几回曙。 当时我亦俊人群,情如秋水气如云。 有酒谁家惜酣畅,饶花是处怯离分。 如今两鬓笼纱帽,轻烟澹粉何曾到。 眼看诸公淹夜游,心知... |
| ...自挈。 攀翻乱插人共醉,十二金钗不成列。 袁安参坐为长哦,同气相求磁石铁。 不须高烛映红妆,佳月自能明作哲。 红潮满病卧林间,风流谁敢来分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