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shā zhù
繁体字:沙箸 意思: 1.唐·段公路《北户录•越王竹》:“次有沙箸,产于海岛间,状如莼菜,春吐黄花,其心若骨,可为筹箸,凡欲採者,须轻步拔之,不尔,闻人行声,则缩入沙中,了不可取。” ▶唐·刘恂《岭表录异》卷中:“沙箸,生于海岸沙中,春吐苗,其心若骨,白而且劲,可为酒筹。凡欲採者,轻步向前,及手,急挼之,不然,闻行者声,遽缩入沙中,掘寻之终不可得也。”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八•越王余算》。 解释:1.亦作"沙筯"。
2.一种植物,多生于海滩中。
造句:暂无
首字母缩写:sz
【拼音】shāzh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