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bǐ zhù
繁体字:匕箸 意思: 1.《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先主方食,失匕箸。” ▶唐·刘禹锡《为杜相公谢就宅赐食状》:“举其匕箸,若负丘山。” ▶《金史•僕散端传》:“楠方食,掷匕箸于案。” ▶苏曼殊《绛纱记》:“此人不胜匕箸,何能为盗?” 2.食具,羹匙和筷子。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先主方食,失匕箸。” ▶唐·刘禹锡《 解释:1.亦作"匕筯"。
2.食具﹐羹匙和筷子。
3.指饮食。 详细释义:进食用的羹匙和筷子。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先主传:『先主方食,失匕箸。』北齐书?卷二十三?崔~传:『裴自携匕箸,姿情饮啖。』
造句:登盘盂而荐之,具匕箸而晨飧。明日,裴自携匕箸,恣情饮啖。明日,自携匕箸,恣情饮啖。瞻不与交言,又不命匕箸。
首字母缩写:bz
【拼音】bǐzhù
【包含匕箸的诗词】
《水崖哭明圃子留》
忆昔相携吴楚游,日同匕箸夜同裯。 奇欢东坝千钟酒,苦恨西湖一叶舟。 共把愁心对陵阙,独将佳句播沧洲。 河山犹未归尧禹,痛尔飘零先白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