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huǒ zhù
繁体字:火箸
英语:fire-tongs; tongs
意思:即火筷子。 ▶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二:“朱符谓火箸如两仪成变化,不可缺一。” ▶《初刻拍案惊奇》卷七:“原来公远起初一到炉边,便把火箸插在灰中。见他们疑心了,才笑嘻嘻的把火箸提了起来。” ▶《说岳全传》第六一回:“王氏将传单略看了看,即将火箸在炉中炭灰上,写着七个字道:‘缚虎容易纵虎难。’”参见“火筷子”。 ▶《新唐书•地理志一》:“邠州·新平郡上
解释:〈方〉火筷子。
详细释义:拨动炭火的铁筷子。如:『你用火箸拨动一下炭火,让它烧旺些。』
造句:武松自在房里拿起火箸簇火。】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盛置火箸火铲之用。”师便把火箸放下。设火炉、
首字母缩写:hz
【拼音】huǒzhù
1、边说边拿起手边的火箸,拨了拨火盆里的炭火,细细的火星飘了起来,被众人带进来的朔风一吹,纷纷乱乱的一闪而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