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音:bāo máo
繁体字:苞茅 英语:Hyparrhenia bracteata 意思:束成捆的菁茅。苞,通“包”。古代祭祀时,以裹束着的菁茅置于柙中,用来滤去酒中渣滓。 ▶《左传•僖公四年》:“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 ▶《旧五代史•唐书•武皇纪下》:“僕经事两朝,受恩三代,位叨将相,籍系宗枝,赐鈇钺以专征,徵苞茅而问罪。” ▶清·黄遵宪《和钟西耘感怀诗》:“但占风雨都来享,偶断苞茅便问诸。” 详细释义:1.成束捆绑的菁茅草。古代祭祀时,用来滤酒去滓,为春秋时楚国的贡物。亦作『包茅』。 2.山名。位于湖南省麻阳县东的茅坪村。
造句:【释义】:1.责备其不贡献苞茅。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苞茅缩酒”的遗俗,至今在南漳犹存。“苞茅缩酒”
首字母缩写:bm
【拼音】bāomáo
【包含苞茅的诗词】
《有感》
坚辞羽葆与吹铙,翻向天涯困系匏。 故老未曾忘炙背,何人终拟问苞茅? 融风渐暖将回雁,滫水犹腥近斩蛟。 万里关山如咫尺,女床唯待凤归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