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词典大全

古隶

读音:gǔ lì

繁体字:古隸

意思:(古隶,古隶)
秦·汉隶书。与三国后盛行的今隶(楷书)对称。
  ▶《西京杂记》卷六:“杜陵·秋胡者,能通《尚书》,善为古隶字。”
  ▶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其草书,亦复须篆势、八分、古隶相杂,亦不得急,令墨不入纸。”
  ▶明·陆深《书辑》:“自程邈以降,谓之秦隶;贾舫《三仓》、蔡邕《石经》诸作,谓之汉隶;钟·王变体,谓之今隶;合秦·汉谓之古隶。

解释:1.秦汉隶书。与三国后盛行的今隶(楷书)对称。

详细释义:秦代至西汉初期通用的隶书,仍未摆脱篆书的形态,与日后盛行的汉隶不同。

造句:石上刻有古隶,又有宋元题刻。御史律令册(汉24)还是古隶体。吴氏对古隶尤工,学孙叔敖碑。小篆师徐、张,古隶师锺、梁

首字母缩写:gl

【拼音】

【用古隶造句】

1、章草参以明代宋克笔意,潇洒飘逸,又融入古隶之神韵,因而赢得“浙北章草第一手”的美誉。

【包含古隶的诗词】
《隐居杂兴》
老屋荒寒亦自清,柴门虽设只长扃。
数行古隶閒居赋,半壁行书陋室铭。
,研硃滴露勘黄庭。
此生与虽无补,笔底青山到了青。
上一篇
古训
下一篇
古人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