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音:jiān sù
繁体字:縑素 意思:(缣素,缣素)
1.细绢。可供书画。 ▶晋·葛洪《抱朴子•遐览》:“缣素所写者,积年之中,合集所见,当出二百许卷。” ▶南朝·梁·虞龢《论书表》:“道士乃言性好《道德》,久欲写河上公《老子》,缣素早办而无人能书。” ▶唐·张彦远《歷代名画记•吴道子》:“气韵雄壮,几不容于缣素;笔迹磊落,遂恣意于壁墙。” ▶宋·周煇《清波杂志》卷五 详细释义:供书画用的白绢。抱朴子?内篇?遐览:『又许渐得短书,缣素所写者,积年之中,合集所见,当出二百许卷,终不可得也。』宋史?卷三○六?张去华传:『命以缣素写其论为十八轴,列置龙图阁之四壁。』
造句:能徙智于缣素(5),斯必传矣。然妙于薰染缣素,能以古为今。“缣素”,白绢,供作书画用。答曰:‘吾欲假其缣素学书耳。
首字母缩写:js
【拼音】jiānsù
【缣素开头的诗词】
《省试观庆云图》
缣素传休祉,丹青状庆云。 非烟凝漠漠,似盖乍纷纷。 尚驻从龙意,全舒捧日文。 光因五色起,影向九霄分。 裂素观嘉瑞,披图贺圣君。 宁同窥汗漫,方此睹氛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