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县冬季农业开发的现状与对策 县位于滇东北乌蒙山主峰地段,平均海拔高,太阳短波辐射总量大,年日照时间长,光照资源丰富,发展冬季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近年来,紧紧抓住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全省实施绿色经济强省战略等机遇,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依托全县优势资源,突出区域特色,大力开发冬季农业,取得了一定成效,基本实现冬季农业由“粮袋子”向“钱袋子”的转变。[.f5cs.com文章-http://.f5cs.com找范文,到.f5cs.com] 冬早蔬菜起步较晚,全县种植冬早蔬菜仅亩,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全县除、、、四个乡(镇)外均有种植,全县种植面积已达万亩,品种以瓜类(西瓜、西葫芦)、茄果类、豆类、甜玉米为主,总产量达1.82亿公斤(鲜菜),加之农产品市场价格的上涨,销售收入达1.32亿元,种植区农户户均收入可达1200余元,涌现出了部分蔬菜生产乡、蔬菜专业村和种植大户,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 (二)区域布局取得新进展 冬季农业开发,坚持布局区域化、发展规模化,不断优化农作物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逐步压缩槽坝区蚕豆面积,扩大小春优质马铃薯、小春优质蔬菜种植面积;扩大两江流域和低热河谷区冬早蔬菜、冬早玉米种植面积,优化小春作物粮经比例。目前,已形成以、、、等两江流域和低热河谷乡(镇)为主的万亩冬早蔬菜生产基地;、、等乡(镇)以“会—2号”为主的小春马铃薯生产基地;、、为主的小春优质蔬菜生产基地。 (三)品牌创建实现新突破 全县牢固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精”的精品意识,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地方特色品牌创建实现新突破,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蔬菜品牌,现已注册了“”牌、“”牌商标,且在周边地区具有较高知名度,为农产品进入市场开辟了通道。 通过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搞活流通,培育市场,冬早蔬菜销售市场已初步形成,在满足本县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主要销往昭通、曲靖等周边县市及四川、贵州、重庆、广州等市场,使蔬菜销售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县有冬早蔬菜龙头企业2家,营销大户和中介组织3个,发展各种订单蔬菜2210.8亩,其中,麒麟蔬菜有限责任公司与镇村、乡村和县良种场签订了开发种植410亩加工型甜脆玉米,产值达60万元;云南银健食品有限公司与镇签订了发展1000亩日本丹波大豆,实现产值140万元;呈贡蔬菜批发商人与镇等村签订了发展青花、生菜、宝塔花、莲花白等夏秋山地反季蔬菜610.8亩,每年三茬亩产值高达3500元,为高寒冷凉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找到了一条成功之路,带动了反季山地蔬菜的迅猛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冬季农业生产区主要分布在两江流域的干热河谷区,这些地区水分蒸发量大,且水利基础设施落后,水利灌溉条件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冬季农业生产受天气影响较大。 近年来,冬季农业具备了一定发展规模,但由于市场风险大和服务体系不健全,专业协会、中介组织服务能力不强,龙头企业不多且辐射带动能力不足,冬季农产品主要是以原料销售为主,缺乏深加工和贮藏、保鲜等配套技术及设施,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条较短,市场空间相对狭窄。 (三)群众观念滞后于产业发展要求 长期以来,部分农民群众“重大季、轻小季”思想仍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秋冬季大面积田块依然丢荒;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较低,随意种植,盲目生产,粗放管理的传统生产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这种小规模、低水平生产状况与大市场对农产品的数量、质量等方面的需求存在差距。 ,冬季农业计划种植面积为万亩,蔬菜产量预计达亿公斤,可实现销售收入亿元。为加快冬季农业开发进程,要以“稳粮增收”为方针,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发展为方向,以科技为动力,不断优化种植结构和区域布局,做到提认识、强领导,增投入、强基础,重特色、优布局,强龙头、带发展,活流通、拓市场,建体系、优服务,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二)加大投入,夯实基础 (三)依托特色,优化布局 农产品的区域化布局是农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是优化农产品品种,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业效益的有效途径。要依托资源,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围绕优质粮食、马铃薯、蔬菜等主导产业,大力调整种植结构,优化冬季农业生产布局,在、、等乡(镇)建立5万亩冬早马铃薯基地,在纸厂、迤车等乡(镇)建立万亩冬早蔬菜基地,在大井、者海等乡(镇)建立以西葫芦、冬早玉米、番茄为主要品种的特色蔬菜基地,在雨碌、老厂等乡(镇)建立小黄姜生产基地,在田坝、上村等乡(镇)建立优质软叶大蒜基地,在者海、待补等乡(镇)大力发展大棚蔬菜,逐步推进优势农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不断增强农产品竞争力,提高其经济效益。 (四)培育龙头,带动发展 (五)搞活流通,开拓市场 农产品流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环节,及时地解决冬季农产品流通中的问题,对于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有着十分重要意义。一是发展中介组织,培育营销大户。要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发展,逐步规范”的方针,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大力培育农村专业协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营销大户等中介组织,特别是要加快营销队伍的建设步伐,积极构建营销网络,支持和鼓励中介组织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内销与外销、签订单与跑市场等相结合的综合性措施开拓市场,尤其是大力发展“订单蔬菜”,引导菜农走进市场,最大限度地促进农户与市场的对接。要加快推进“支部+协会(公司)”的发展模式,通过支部加协会、公司,协会、公司带农户,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增收。二是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加快冬早蔬菜产品的流通速度。要加大市场建设投入,编制好市场建设标准、发展规划和整顿规范方案,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设施,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行为,重点抓好大井镇黄梨蔬菜批发交易市场等市场建设,确保信息流、商品流畅通,通过市场的规模经营带动规模效益,带动冬早蔬菜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三是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品牌是质量的标志,品牌价值一旦凸现,就会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接受。应进一步加大农产品品牌创建力度,创建更多农产品知名品牌,为农产品流通打下良好基础。当前,应重点做强做大“牛栏江”牌、“黄梨树”牌等农产品品牌。 (六)完善体系,优化服务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