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同行省亲》 北堂慰孤寂,喜色动斑衣。

北堂慰孤寂,喜色动斑衣。

意思:北堂安慰孤独寂寞,很高兴动斑衣。

出自作者[明]张羽的《送同行省亲》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离别的场景,表达了深深的亲情和不舍之情。 首句“送子绿杨堤,杨花如雪飞”,诗人以如雪的杨花飞舞来描绘送别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凄美而哀怨的氛围。杨花,象征着离别和相思,为离别增添了一层深深的哀愁。 “相看忍相别,同出不同归”,这两句诗表达了深深的离愁别绪。不忍心分别,却又无法避免,就像我们不能选择出生和决定归宿一样。这种无奈和无助,通过诗人的笔触传达出来,深深地打动人心。 “雁背夕阳远,马嘶春草肥”,这两句诗描绘了离别后的场景。大雁在夕阳下飞向远方,马儿在春草中肥美地吃草,这似乎是希望的象征,但实际上却充满了无尽的哀伤和思念。 最后,“北堂慰孤寂,喜色动斑衣”,这两句诗表达了对母爱的赞美和对母子团圆的渴望。北堂是母亲的代名词,斑衣则是老人们穿着的彩衣,象征着欢乐和团圆。诗人通过描述母亲在儿子离去后的孤寂和期待儿孙绕膝的欢乐,表达了对亲情的深深眷恋和不舍。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离别的哀愁、亲情的珍贵和母爱的伟大。它是一首深情而感人的诗篇,让人在阅读时感受到深深的情感共鸣。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送子绿杨堤,杨花如雪飞。
相看忍相别,同出不同归。
雁背夕阳远,马嘶春草肥。
北堂慰孤寂,喜色动斑衣。
作者介绍 张羽简介
张羽(1403年—1476年),明代著名官员,字永和,号南村。他是浙江绍兴人,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他自幼喜爱读书,博览群书,精通经史子集。

张羽曾先后担任过翰林院编修、礼部左侍郎、文渊阁大学士和太常礼院卿等职位。此外,他还曾主持编纂了《宣和遗事》等多部史书。在公务员的岗位上,他主张勤政廉政,协调内外关系,获得了当时朝野的普遍认同。

在文学方面,张羽也有着很高的成就。他的诗文作品优美,富有诗情画意,表现了他对于人生、自然和理想的思考。他的代表作包括《送陆副使赴丹阳》、《南村老人五十而作》等。

关键词解释

  • 北堂

    读音:běi táng

    繁体字:北堂

    英语:mother

    意思:
     1.古代居室东房的后部。为妇女盥洗之所。
      ▶《仪礼•士昏礼》:“妇洗在北堂。”
      ▶郑玄注:“北堂,房中半

  • 喜色

    读音:xǐ sè

    繁体字:喜色

    英语:smile

    意思:欣喜的神色。
      ▶《礼记•文王世子》:“今日安,世子乃有喜色。”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

  • 孤寂

    读音:gū jì

    繁体字:孤寂

    短语:寂 众叛亲离 落寞

    英语:solitude

    意思:孤单寂寞。
      ▶唐·于濆《旅馆秋思》诗:“旅馆坐孤寂,出门成苦吟。”

  • 色动

    读音:sè dòng

    繁体字:色動

    意思:(色动,色动)
    脸色改变。
      ▶《战国策•赵策一》:“知过出见二主,入说知伯曰:‘二主色动而意变,必背君,不如令杀之。’”
      ▶《东观汉记•班超传》:“﹝超﹞乃还告

  • 斑衣

    读音:bān yī

    繁体字:斑衣

    意思:
     1.汉代虎贲骑士着的虎纹单衣。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被豳文,跨野马”裴骃集解引晋·郭璞曰:“着斑衣”。
      ▶司马贞索隐引文颖曰:“着斑文之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