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春去》 萍藻经春高石床,水亭终日柳花香。

萍藻经春高石床,水亭终日柳花香。

意思:萍藻经春高石床,亭整天柳花香。

出自作者[明]蔡羽的《春去》

全文赏析

这首诗《萍藻经春高石床,水亭终日柳花香》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和对故乡思念的诗。它以萍藻、水亭、青山、绿草、芍药等自然元素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首联“萍藻经春高石床,水亭终日柳花香”,诗人以萍藻在春水中生长,高高的石床,以及水亭周围终日飘香的柳花,描绘出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日景象。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自然元素,以象征和隐喻的手法,表达了春天的活力和生机。 颔联“坐忘屋里青山近,卧起天涯绿草长”,诗人坐在水亭中,感觉眼前的青山仿佛近在咫尺,起身或躺下,远处的绿草仿佛在天涯摇曳。这里,诗人通过视觉和空间的对比,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远方的向往。 颈联“楚国登楼空作赋,梁园啼鸟苦思乡”,诗人借用楚国登楼赋的典故,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在异地他乡的孤独和寂寞。而梁园啼鸟的意象,则进一步强化了思乡的情感。 尾联“东栏芍药三年别,谁护西湖夜雨狂。”诗人与芍药分别已有三年之久,西湖夜雨狂乱的景象又唤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这里,诗人通过芍药和西湖夜雨这两个意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怀念和离别之痛。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自然元素为载体,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和故乡的思念。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巧妙的意象运用,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故乡的深深思念。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品读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萍藻经春高石床,水亭终日柳花香。
坐忘屋里青山近,卧起天涯绿草长。
楚国登楼空作赋,梁园啼鸟苦思乡。
东栏芍药三年别,谁护西湖夜雨狂。

关键词解释

  • 石床

    读音:shí chuáng

    繁体字:石床

    意思:
     1.《西京杂记》卷六:“魏襄王冢,皆以文石为椁……中有石床,石屏风,婉然周正。”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夷水》:“村人骆都少时到此室边採蜜,见一仙人坐石床上,见

  • 水亭

    读音:shuǐ tíng

    繁体字:水亭

    意思:临水的亭子。
      ▶唐·杜审言《夏日过郑七山斋》诗:“薜萝山迳入,荷芰水亭开。”
      ▶宋·欧阳修《花赋》:“晚浦烟霞,水亭风日。”
      ▶清·高宗《戊辰大明湖题》

  • 终日

    读音:zhōng rì

    繁体字:終日

    短语:从早到晚

    英语:daylong

    意思:(终日,终日)

     1.整天。
      ▶《易•干》:“君子终日干干。”

  • 萍藻

    读音:píng zǎo

    繁体字:萍藻

    意思:即浮萍。
      ▶《淮南子•墬形训》:“蔈生萍藻,萍藻生浮草。”
      ▶三国·魏·曹丕《于玄武陂作》诗:“萍藻泛滥浮,澹澹随风倾。”

    解释:

  • 高石

    读音:gāo shí

    繁体字:高石

    意思:高大的假山石。
      ▶唐·王建《题元郎中新宅》诗:“买来高石虽然贵,入得朱门未免贫。”
      ▶唐·孟郊《送豆卢策归别墅》诗:“短松鹤不巢,高石云不栖。”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