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陈仲美夏木图》 陈郎笔力能扛鼎,写此千章生昼寒。

陈郎笔力能扛鼎,写此千章生昼寒。

意思:陈郎笔力能举起大鼎,写这千章生白天冷。

出自作者[明]张羽的《陈仲美夏木图》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董元夏的旧木为引子,抒发了对真伪难辨的俗本的不屑,对陈郎书法高超的赞美,以及对于古木、深山等自然之美的欣赏。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意象,如神灵会、蛟螭蟠、云旂翻等,营造出一种神秘、壮观的氛围。 首联“董元夏木不复见,俗本纷纷何足观”,表达了对董元夏旧木的怀念,以及对俗本这种质量不高的伪作的鄙薄。这反映了诗人对于艺术真伪的敏锐洞察力。 颔联“陈郎笔力能扛鼎,写此千章生昼寒”,对陈郎的书法进行了赞美。陈郎的书法如同扛鼎之力,写出的字仿佛能让人感受到寒冷。这一比喻生动形象,表现了陈郎书法的高超。 颈联“阴森似有神灵会,偃蹇直作蛟螭蟠”,描绘了董元夏旧木的阴森、神秘,仿佛神灵聚会,又如同蛟螭蟠踞。这一联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使得画面生动有趣。 尾联“人间澒洞不可处,莫畏虎啸并猿啼”,表达了诗人对于人世间的纷扰、险恶的厌恶,以及对深山幽谷的向往。这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清静的思想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董元夏旧木的怀念、赞美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欣赏,表达了诗人对于艺术真伪的辨识力、对于清静思想的追求以及对人世纷扰的厌恶。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意象,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董元夏木不复见,俗本纷纷何足观。
陈郎笔力能扛鼎,写此千章生昼寒。
阴森似有神灵会,偃蹇直作蛟螭蟠。
天鸡晓鸣清籁发,木客夜度云旂翻。
林下文人行杖藜,石根叶落失旧蹊。
孤童幞被向谁宿,山风萧萧日薄西。
商岩紫芝自可食,武陵桃花原易迷。
人间澒洞不可处,莫畏虎啸并猿啼。
作者介绍 张羽简介
张羽(1403年—1476年),明代著名官员,字永和,号南村。他是浙江绍兴人,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他自幼喜爱读书,博览群书,精通经史子集。

张羽曾先后担任过翰林院编修、礼部左侍郎、文渊阁大学士和太常礼院卿等职位。此外,他还曾主持编纂了《宣和遗事》等多部史书。在公务员的岗位上,他主张勤政廉政,协调内外关系,获得了当时朝野的普遍认同。

在文学方面,张羽也有着很高的成就。他的诗文作品优美,富有诗情画意,表现了他对于人生、自然和理想的思考。他的代表作包括《送陆副使赴丹阳》、《南村老人五十而作》等。

关键词解释

  • 扛鼎

    读音:gāng dǐng

    繁体字:扛鼎

    英语:to lift a tripod

    意思:
     1.举鼎。
      ▶《吴子•料敌》:“力轻扛鼎,足轻戎马。”
      ▶《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

  • 笔力

    读音:bǐ lì

    繁体字:筆力

    英语:vigor of strokes in calligraphy or drawing

    意思:(笔力,笔力)

     1.字、画、文章在笔法上表现的气势和力

  • 陈郎

    读音:chén láng

    繁体字:陳郎

    意思:(陈郎,陈郎)
    指南朝·陈后主。
      ▶元·朱德润《读<隋书>》诗:“陈郎酣睡未知晓,采石夜渡江声秋。
      ▶韩擒不待贺若报,唿得蛮奴作乡导。”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