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野老呕吟地,试问山灵记得否。
意思:当时村民呕吟地,试着问山灵记得吗。
出自作者[宋]梁真素的《冲虚观》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三千六百丈罗浮,来今往古得仙游》是一首对罗浮山风景的赞美诗。诗人通过描绘罗浮山的自然美景,表达了他对这座古老山峰的敬仰之情。
首联“三千六百丈罗浮,来今往古得仙游”,诗人以夸张的手法,形容罗浮山的海拔高度为三千六百丈,给人以雄伟壮观的印象。同时,诗人也表达了罗浮山作为仙人的游历之地,自古至今都有许多得道成仙的故事流传。
颔联“转头丹葛如昨日,接武苏辕能几秋”,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罗浮山的自然景色。这里的“转头丹葛”指的是罗浮山的丹霞地貌,诗人用“转头”二字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地貌的变迁。而“接武”则是指脚印,诗人用此表达了罗浮山风景的永恒不变。这两句诗表达了罗浮山风景的永恒之美,也表达了诗人对这座古老山峰的敬仰之情。
颈联“石洞尚听黄鹤语,铁桥仍见紫云留”,诗人进一步描绘了罗浮山的神奇之处。这里的“石洞”指的是罗浮山的山洞,“黄鹤语”则是指传说中黄鹤在此修炼的故事。而“铁桥”则是指罗浮山上的铁桥,诗人用“仍见”表达了这座桥的神秘之处。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罗浮山的神秘和美丽,也表达了诗人对这座山峰的向往之情。
尾联“当时野老呕吟地,试问山灵记得否”,诗人以询问的方式结尾,表达了对罗浮山风景的赞美和敬仰之情。这里的“野老”指的是当地的老人,“呕吟”则是指吟唱、歌颂的意思。诗人用“当时野老呕吟地”表达了罗浮山风景的美妙和当地人对它的热爱之情。而“试问山灵记得否”则表达了诗人对罗浮山风景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这座古老山峰的期待和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罗浮山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敬仰和对古老山峰的向往之情。诗中运用了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使得诗歌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对历史和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