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龙瑞宫》 未必时人识面频,偶然踪迹似逃秦。

未必时人识面频,偶然踪迹似逃秦。

意思:不一定时人相识频繁,偶然踪迹似逃到秦国。

出自作者[宋]苏泂的《龙瑞宫》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隐逸色彩的诗,描绘了诗人重访一个洞府,感到时光已晚,而洞旁的桃树已开花,犬吠迎人的情景。 首句“未必时人识面频”展示了诗人并不为世俗所熟知,也许有些落寞,却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傲然。次句“偶然踪迹似逃秦”则用典,借秦末乱世,隐士避世的故事,表达自己偶然来到这个洞府,如同避世的隐士。 第三句“重来洞府青春晚”,一个“重来”表达了诗人对这片隐逸之地的熟悉与热爱,而“青春晚”则暗示着时光已逝,带有一种深深的感慨。尾句“一树桃花犬吠人”则将诗境带入到一片宁静的田园风光中,桃花盛开,犬吠迎客,充满了生活气息。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和生活琐事的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未必时人识面频,偶然踪迹似逃秦。
重来洞府青春晚,一树桃花犬吠人。

关键词解释

  • 时人

    引用解释

    当时的人;同时代的人。《汉书·艺文志》:“《论语》者, 孔子 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於夫子之语也。” 五代 颜红郁 《农家》诗:“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穀自生。” 孙犁 《秀露集·欧阳修的散文》:“这篇被时人称为‘天下文章,莫大于此’的作品,共七百五十个字。”

    读音:shí rén

  • 踪迹

    解释

    踪迹 zōngjì

    [trace;track;footprint;vestige] 行动所留下可觉察的形迹

    不留踪迹

    诡踪迹。——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 未必

    读音:wèi bì

    繁体字:未必

    短语:不见得

    英语:may not

    意思:不一定。
      ▶《文子•符言》:“君子能为善,不能必得其福;不忍于为非,而未必免于祸。”

  • 识面

    读音:shí miàn

    繁体字:識麵

    意思:(识面,识面)

     1.相见。
      ▶唐·韩愈《答张彻》诗:“首叙始识面,次言后分形。”
      ▶宋·陆游《赠应秀才》诗:“辱君雪里来叩门,自说辛勤求识面。”<

  • 逃秦

    读音:táo qín

    繁体字:逃秦

    意思:犹避秦。避乱。
      ▶唐·麴信陵《移居洞庭》诗:“重林将叠嶂,此处可逃秦。”
      ▶宋·叶适《余顷为中塘梅林诗他日来游复作》:“初如别逃秦,疏附耻独贤。”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