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先帝登遐圣君嗣位追惟恩顾涕泣成章》 鼎湖髯断去难攀,九五飞龙已御乾。

鼎湖髯断去难攀,九五飞龙已御乾。

意思:鼎湖髯断离难攀,九五飞龙已到乾。

出自作者[宋]王禹偁的《先帝登遐圣君嗣位追惟恩顾涕泣成章》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一位曾经在朝廷任职,如今却因年老被罢官的老臣的同情和敬仰。诗中通过对这位老臣的遭遇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这位老臣的敬意。 首句“鼎湖髯断去难攀”,借用典故,表达了作者对老臣离去的惋惜之情。鼎湖,传说中的黄帝葬地,这里用来象征老臣的地位之高。“髯断”二字,表达了老臣年老被罢官的无奈和悲凉。 “九五飞龙已御乾”一句,借用《周易》中的典故,表达了老臣曾经在朝廷中的显赫地位和影响。飞龙,指代皇帝;御乾,则象征着老臣曾经受到皇帝的重用。 “两制旧臣生白发,一番新贵上青天”,这两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老臣的同情和对现实的愤慨。两制,指代老臣在朝廷中的职务;旧臣,则表达了作者对老臣曾经为朝廷做出贡献的敬意。然而,“一番新贵”却暗示了现实的腐败和不公,使得曾经显赫的老臣如今只能“生白发”,看着新贵们在上青天。 “老为郎吏承縗絰,假作诸侯哭几筵”,这两句描绘了老臣年老被罢官后的生活状态。承縗絰,指代老臣在闲职上承担着哀悼亡者的任务;假作诸侯哭几筵,则表达了作者对老臣的同情和对现实的愤慨。 最后,“疏贱无由撰哀册,梦中空负笔如椽”,表达了作者对老臣才情的赞赏和对现实的无能为力。疏贱,指代老臣的地位之低;无由撰哀册,则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老臣的同情。然而,即使在梦中,作者也未能发挥自己的才情,这无疑是对现实的无力和无奈的体现。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一位老臣的遭遇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这位老臣的敬意。诗中通过对这位老臣的遭遇的描绘,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腐败和不公。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鼎湖髯断去难攀,九五飞龙已御乾。
两制旧臣生白发,一番新贵上青天。
老为郎吏承縗絰,假作诸侯哭几筵。
疏贱无由撰哀册,梦中空负笔如椽。
作者介绍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史学家。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宋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至黄州,故世称王黄州,后又迁蕲州病死。

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五代史阙文》。

关键词解释

  • 鼎湖

    读音:dǐng hú

    繁体字:鼎湖

    意思:
     1.地名。古代传说黄帝在鼎湖乘龙升天。
      ▶唐·顾况《相和歌辞•短歌行》:“轩辕皇帝初得仙,鼎湖一去三千年。”
      ▶明·夏完淳《北风行》:“鼎湖不见飞苍龙,阿阁

  • 飞龙

    引用解释

    1.飞的龙。《庄子·逍遥游》:“ 藐姑射 之山,有神人居焉……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楚辞·九歌·湘君》:“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 洞庭 。”《史记·赵世家》:“四年,王梦衣偏裻之衣乘飞龙上天。” 清 昭槤 《啸亭续录·端午龙舟》:“画船簫鼓,飞龙鷁首。”

    2.比喻帝王。 唐 韩琮 《公子行》:“别殿承恩泽,

  • 髯断

    读音:rán duàn

    繁体字:髯斷

    意思:(髯断,髯断)
    典出《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鬍髯下迎黄帝。
      ▶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

  • 御乾

    谓帝王登位。 唐 黄滔 《周以龙兴赋》:“ 周 以创三十代,啟八百年,既鸣凤以授德,復兴龙而御乾。”

    读音:yù qián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