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咸平御楼四首》 四夷来王,群后辑瑞。

四夷来王,群后辑瑞。

意思:四夷来朝王,群臣和睦祥瑞。

出自作者[隋]佚名的《咸平御楼四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帝王在郊外举行盛大仪式,迎接太阳到达的庄重场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意象,表达了帝王对天地的敬畏和尊崇,同时也展现了帝王统治下的国家繁荣昌盛、四海归心的景象。 “礼成于郊,迎日之至”,开篇即描绘了帝王在郊外举行盛大仪式,迎接太阳到达的场景。这里“礼成”二字,既指礼仪的完成,也指帝王在礼仪中表现出庄重、肃穆、敬畏的态度。而“迎日之至”则象征着帝王对太阳的崇敬,也代表着天地的权威和帝王的统治地位。 “时乘六龙,天旋象魏”,这里“时乘六龙”出自《周易》中的“时乘八卦”,象征着天地的运行和时间的流逝。而“天旋象魏”则是以天象的变化和象牙的雕刻来比喻国家的繁荣和治理。这里表达了帝王对天地、国家、人民的关怀和治理,同时也展现了帝王统治下的国家繁荣昌盛、秩序井然的景象。 “端门九重,虎贲万骑”,描述了帝王宫殿的庄严和壮观。端门象征着帝王权威的象征,而虎贲万骑则代表着帝王的护卫力量,象征着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四夷来王,群后辑瑞”,最后两句描绘了四海归心、天下太平的景象。四夷来王,代表着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和交流融合;群后辑瑞,则代表着众臣的团结和归附,也代表着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表达了帝王对天地的敬畏和尊崇,同时也展现了帝王统治下的国家繁荣昌盛、四海归心的景象。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中国政治文化的特点。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礼成于郊,迎日之至。
时乘六龙,天旋象魏。
端门九重,虎贲万骑。
四夷来王,群后辑瑞。
作者介绍
佚名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佚名的诗词数量众多,涉及内容也非常广泛。以下是对佚名诗词的一些普遍评价:

灵动婉转:佚名的一些诗词,不论从意境还是表达方式上,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诗词字字珠玑,意蕴丰富,情感真挚,尤其是在表达历史民俗和个人情感时更加贴切。

传承经典:佚名的一些诗词内容和形式,继承了诗歌的精华,并将之发扬光大。这些诗词具有传统文化的底蕴和深度,融入了作者自己的感性理解与韵味,既弘扬了中华文化,又表达了作者自身的思想和感悟。

拥有争议:由于佚名缺乏确定的身份和背景信息,因此一些诗词可能会产生争议。虽然都被认为是同时期的作品,但确切的作者身份和创作背景至今仍无定论。

总的来说,佚名的诗词虽然有些缺乏明确的人物背景,但其文学价值仍然非常高。其作品既蕴含着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又释放着作者独特的感性体验和时代气息。它们不仅是中国文学的珍贵遗产,也是我们了解历史、传承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资源。

关键词解释

  • 四夷

    读音:sì yí

    繁体字:四夷

    意思:
     1.古代华夏族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含有轻蔑之意。
      ▶《书•毕命》:“四夷左衽,罔不咸赖。”
      ▶孔传:“言东夷、西戎、南蛮、北狄,被髮左衽之人,无不皆恃赖三君之

  • 来王

    读音:lái wáng

    繁体字:來王

    意思:(来王,来王)
    指古代诸侯定期朝觐天子。
      ▶《书•大禹谟》:“无怠无荒,四夷来王。”
      ▶孔传:“言天子常戒慎无怠惰荒废,则四夷归往之。”
      ▶《南齐

  • 群后

    读音:qún hòu

    繁体字:群後

    意思:
     1.四方诸侯及九州牧伯。
      ▶《书•舜典》:“乃日觐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
      ▶蔡沈集传:“群后,即侯牧也。”
      ▶《汉书•韦贤传》:“庶尹群后,靡

  • 辑瑞

    读音:jí ruì

    繁体字:輯瑞

    意思:(辑瑞,辑瑞)
    《书•舜典》:“辑五瑞,既月乃日,觐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后遂以“辑瑞”指会见属下的典礼。
      ▶宋·王禹偁《右卫上将军赠侍中宋公神道碑奉敕撰》:“公既荷宠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