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次韵何吉老游金銮寺》 寄身渊明庐,翛然在人境。

寄身渊明庐,翛然在人境。

意思:寄身渊明房屋,自由自在地在人的地方。

出自作者[宋]杨时的《次韵何吉老游金銮寺》

全文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荣名与人生的思考,以及对自由、自然生活的向往。诗人借用“病木自生瘿”的比喻,表达了对追求荣名的反思,认为过于追求荣名只会让自己像生病的树木一样,自生瘤瘿。接着,诗人通过“彭殇一梦觉”来表达对人生的感悟,认为人生就像一场梦,不必过于计较生命的长短。 在“寄身渊明庐,翛然在人境”中,诗人表达了对陶渊明隐居生活的向往,认为在这种环境中可以忘却人世的纷扰,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生活的态度,即“卫生鄙樊雉,放浪任流梗”,认为应该顺应自然,不受束缚。 在诗的下半部分,诗人通过描写与友人游玩的场景,表达了对友情和自然的珍视。同时,诗人也借用“僧关叩禅寂,未语心已领”来表达对禅宗思想的领悟。最后,诗人通过“谬追俊游后,如渴得甘井”来表达对友人陪伴和交流的感激之情。 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简练,通过对自然、人生、友情等主题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荣名嗟何为,病木自生瘿。
彭殇一梦觉,乌用论久顷。
寄身渊明庐,翛然在人境。
卫生鄙樊雉,放浪任流梗。
相忘到形影,世累不须屏。
锉针聊自营,宁复事干请。
负暄有余燠,蓬鬓乱垂颈。
客来坐无毡,谁顾广文冷。
忽闻过吾门,冠屦不暇整。
邀我招提游,并辔相与聘。
僧关叩禅寂,未语心已领。
并游皆韩徒,辞刃淬锋颍。
多闻富如坻,吾方拾遗秉。
顾惭管窥陋,未睹豹文炳。
谬追俊游后,如渴得甘井。
愿从借金篦,为割眼中眚。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杨时(1020年-1071年),字龙池,号文伯,是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士人、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出身世家,曾担任过几个官职,包括监察御史、侍御史等,但因多次上书直言劝谏,受到流放等处罚。杨时一生著述颇丰,尤以诗文、书法成就最为突出。

在文学方面,杨时的作品具有很高的价值,以清新明丽著称,代表作品有《渔家傲·秋思》、《忆江南·江南好》等近百首佳作。在诗歌创作方面,杨时偏爱自由洒脱的体裁和情感,他的诗歌清新朗逸,抒发出豁达惬意的感觉,展现了自然美和人文情感之美。

在书法方面,杨时的成就也不容忽视,他的书法风格大胆奔放,自由自在,有“杨文伯之草”之称。杨时擅长于楷、行、草三种书体,其中狂草书法被誉为“飞白神韵”,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书法风格之一。

关键词解释

  • 寄身

    读音:jì shēn

    繁体字:寄身

    意思:犹托身。
      ▶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託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晋·卢谌《答魏子悌》诗:“寄身荫四岳,託

  • 渊明

    读音:yuān míng

    繁体字:淵明

    意思:(渊明,渊明)
    深远明达。
      ▶晋·常璩《华阳国志•刘后主志》:“非渊明弘鉴,则中兴之业,何容易哉?”
      ▶《南齐书•高帝纪上》:“惟王圣哲渊明,荣镜宇宙。”<

  • 人境

    读音:rén jìng

    繁体字:人境

    英语:man\'s world

    意思:尘世;人所居止的地方。
      ▶晋·陶潜《饮酒》诗之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唐·白居易《旅次景空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