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谪宋徙毫初闻周璠琵琶》 枣园憭栗桧厅寒,醉倚琵琶倒鹖冠。

枣园憭栗桧厅寒,醉倚琵琶倒鹖冠。

意思:枣园没精神栗秦桧厅寒,醉倚琵琶倒戴鹦冠。

出自作者[宋]晁补之的《谪宋徙毫初闻周璠琵琶》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怀旧和感伤。它描绘了枣园厅堂的冷清和凄凉,以及诗人醉酒后的孤独和哀愁。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伤。 首句“枣园憭栗桧厅寒”,诗人以枣园的冷清和厅堂的寒意作为开端,为整首诗定下了凄凉的基调。枣园是一个古老的地方,曾经有过繁荣和热闹,但现在却变得冷清和荒凉。桧厅则是一个古老的建筑,经历了岁月的沧桑,现在变得破旧不堪。这里的“寒”字不仅指天气寒冷,更是指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凄凉。 “醉倚琵琶倒鹖冠”一句,诗人通过描绘自己醉酒后的形象,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哀愁。诗人倚着琵琶,头上的冠子也倒了下来,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醉态和疲惫。这一形象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不似江州白司马,只成怨恨不成欢”这两句诗,诗人将自身与白司马进行了对比。白司马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时的人物,他在此地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然而,诗人却不能像白司马那样留下美好的回忆,只能留下无尽的怨恨和哀愁。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伤。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和自身形象的刻画,表现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哀愁,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优秀的古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枣园憭栗桧厅寒,醉倚琵琶倒鹖冠。
不似江州白司马,只成怨恨不成欢。
作者介绍 晁补之简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关键词解释

  • 枣园

    读音:zǎo yuán

    繁体字:棗園

    意思:(枣园,枣园)
    又称延园。在陕西省·延安市西北约七公里。1944年至1947年3月,为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园内有毛泽东旧居、中共中央书记处小礼堂旧址等。
      ▶陈毅《枣园曲

  • 琵琶

    读音:pí pá

    繁体字:琵琶

    英语:lute

    意思:
     1.弹拨乐器。初名批把,见《释名•释乐器》。此类乐器原流行于波斯、阿拉伯等地,汉代传入我国。后经改造,圆体修颈,有四弦、十二柱,俗称“秦汉

  • 憭栗

    读音:liáo lì

    繁体字:憭慄

    意思:(参见憭慄)
    见“憭慄”。

    解释:1.见\"憭栗\"。

    造句:暂无

  • 鹖冠

    引用解释

    1.以鹖羽为饰之冠。武官之冠。《后汉书·舆服志下》:“武冠,俗谓之大冠,环缨无蕤,以青系为緄,加双鶡尾,竖左右,为鶡冠云。五官、左右虎賁、羽林、五中郎将、羽林左右监皆冠鶡冠,纱縠单衣。” 唐 柳宗元 《送邠宁独孤书记赴辟命序》:“﹝ 杨朝晟 ﹞沉断壮勇,专志武力,出麾下,取主公之节鉞而代之位,鶡冠者仰而荣之。”集注引 孙汝听 曰:“鶡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