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韩建宁赴召二首》 频向清时课郡功,履声长忆未央宫。

频向清时课郡功,履声长忆未央宫。

意思:多次向清时课郡功,脚步声长忆未央宫。

出自作者[宋]赵蕃的《送韩建宁赴召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治理有方的官员。诗中通过描述官员在地方上的工作表现,表达了对他的敬意和赞扬。 首句“频向清时课郡功,履声长忆未央宫”描绘了官员在清明时期对郡县进行考核的场景,同时也暗示了官员在未央宫中履职的形象。未央宫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之一,是汉朝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地方,这里用未央宫来象征官员的职责和地位。 “只言治行称黄覇,果见朝廷徵弱翁”两句诗表达了官员的治理能力得到了肯定和赞扬,同时也暗示了朝廷对他的重视和信任。黄覇和弱翁都是历史上的著名政治家,这里用他们的故事来比喻官员的才能和表现。 “简注岂惟陛下圣,讙谣还见庶民同”两句诗则表达了官员的治理得到了百姓的认可和支持,同时也强调了朝廷的清明和公正。这里的“简注”指的是官员的简明公正的治理方式,“讙谣”则是指百姓对官员治理的赞扬和口碑。 最后两句“孰云故国非乔木,赐第行看又植桐”则表达了作者对官员未来的美好祝愿和期待。作者希望官员能够像乔木一样茁壮成长,同时也表达了对朝廷对官员的关心和支持的感激之情。 整首诗通过描绘官员在地方上的工作表现,表达了对他的敬意和赞扬,同时也传递了对朝廷清明公正、百姓安居乐业的期望。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频向清时课郡功,履声长忆未央宫。
只言治行称黄覇,果见朝廷徵弱翁。
简注岂惟陛下圣,讙谣还见庶民同。
孰云故国非乔木,赐第行看又植桐。

关键词解释

  • 未央宫

    引用解释

    宫殿名。故址在今 陕西 西安市 西北 长安 故城内西南隅。 汉高帝 七年建,常为朝见之处。 新莽 末毁。 东汉 末 董卓 复葺 未央殿 。 唐 未央宫 在禁苑中,至 唐 末毁。《史记·高祖本纪》:“ 萧丞相 营作 未央宫 ,立东闕、北闕、前殿、武库、太仓。”《三辅黄图·汉宫》:“ 未央宫 ,周回二十八里,前殿东西五十丈,深五十丈,高三

  • 清时

    读音:qīng shí

    繁体字:清時

    意思:(清时,清时)
    清平之时;太平盛世。
      ▶《文选•李陵<答苏武书>》:“勤宣令德,策名清时。”
      ▶张铣注:“清时,谓清平之时。”
      ▶三国·魏·曹操《

  • 未央

    读音:wèi yāng

    繁体字:未央

    英语:not ended

    意思:
     1.未半。
      ▶《诗•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
      ▶朱熹集传:“央,中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