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引何郎兴,山余支遁名。
意思:梅拉什么郎兴,山多支遁名。
出自作者[明]王稚登的《支硎寺看梅听僧家吹笛》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以梅、山、泉、僧笛、雨、花林、山殿等自然元素为题材,描绘出一幅清幽而富有生机的山景图。
首句“梅引何郎兴,山余支遁名”以何逊和支遁两位著名的文人典故起兴,描绘出山间梅花的美丽和引人入胜的魅力。何逊是南朝梁诗人,为人清雅,有“何郎兴”之称,他的诗风清丽,常以梅花为题材,此句以此为引,表达了诗人对山间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支遁则是西晋时期的名僧,以爱马著称,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山间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寒泉似陇水,僧笛学羌声”两句则以自然元素“泉”和“笛”为题材,描绘出山间的幽静和生机。寒泉清澈如陇水,僧人吹笛,其声悠扬如羌笛之声。这两句诗将自然元素与人的活动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清幽而富有生机的氛围。
“一雨花林寂,无人山殿清”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山间的寂静和清幽。一场雨后,花林静寂,山殿空旷清静,无人打扰。这种寂静和清幽正是诗人所向往的山间生活。
最后两句“年年二三月,繁丽不堪行”表达了诗人对山间二三月的美好回忆和留恋之情。年年二三月,山间梅花繁盛美丽,令人留连忘返。这不仅是对山间梅花的赞美,也是对诗人心中那份对自然、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赞美。
整首诗以梅、山、泉等自然元素为题材,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的活动,展现出一种清幽而富有生机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山间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美好回忆的留恋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