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裴秀才往会稽山读书》 吟诗山响答,泛瑟竹声和。

吟诗山响答,泛瑟竹声和。

意思:吟诗山响答,泛瑟竹声和。

出自作者[唐]皎然的《送裴秀才往会稽山读书》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一身赍万卷,编室寄烟萝。砚滴穿池小,书衣种楮多。吟诗山响答,泛瑟竹声和。鹤板求儒术,深居意若何》是一首优美的五言古诗,通过对诗人自身读书生活的描绘,表现出诗人的儒雅气质和对学问的热爱。 首联“一身赍万卷,编室寄烟萝”,诗人以自述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学问的热爱和追求。他随身携带万卷书籍,寓居在如烟的藤萝之中,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学问的痴迷,也暗示了他在艰苦环境中仍能坚持求知的精神。 颔联“砚滴穿池小,书衣种楮多”,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刻苦读书的场景。砚台里的水滴穿成了小池,书页上则种满了各种纸张,这种细节的描绘,既表现了诗人对学问的执着追求,也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颈联“吟诗山响答,泛瑟竹声和”,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山中吟诗时,山间回响回应,与自己的吟诗声相互应和;同时,又用竹子发出的声音来比喻自己的书声,表现出诗人对学问的热爱和追求。 尾联“鹤板求儒术,深居意若何”,诗人以“鹤板”为引子,表达了自己对儒学的追求和热衷。然而,“深居意若何”却让人产生一种深深的思考:诗人身处深居之中,却仍然不忘求取学问,这种精神让人敬佩。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诗人自身读书生活的描绘,表现了诗人的儒雅气质和对学问的热爱。同时,也通过这种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以及对学问的敬畏和尊重。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一身赍万卷,编室寄烟萝。
砚滴穿池小,书衣种楮多。
吟诗山响答,泛瑟竹声和。
鹤板求儒术,深居意若何。
作者介绍 皎然简介
皎然(720年-804年),俗姓谢,字清昼,是唐朝著名的诗人、僧人和茶道家。他是中国山水诗创世人谢灵运的后代,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皎然一生游学四方,广交名士,自幼喜好佛学和文学,擅长写山水诗。他的诗歌风格清丽脱俗,以描绘山水胜景和描写人物情感为主,具有良好的文学价值。

皎然不仅在文学领域有所成就,也是茶道家和佛学家。他在茶道方面的造诣非常深厚,被誉为“茶圣”,并在《茶经》中总结了自己多年来的茶道心得。此外,他还致力于佛教事业,曾经担任东林寺的净土宗法师,为佛教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关键词解释

  • 吟诗

    读音:yín shī

    繁体字:吟詩

    英语:recite a poem; hum verse

    意思:(吟诗,吟诗)

     1.作诗。
      ▶宋·孔平仲《孔氏谈苑•苏轼以吟诗下吏》:“苏

  • 山响

    读音:shān xiǎng

    繁体字:山響

    英语:deafening; thunderous

    意思:(山响,山响)

     1.山谷的回声。
      ▶唐·王维《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