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送裴秀才往会稽山读书》

一身赍万卷,编室寄烟萝。
砚滴穿池小,书衣种楮多。
吟诗山响答,泛瑟竹声和。
鹤板求儒术,深居意若何。
作品赏析
这首诗《一身赍万卷,编室寄烟萝。砚滴穿池小,书衣种楮多。吟诗山响答,泛瑟竹声和。鹤板求儒术,深居意若何》是一首优美的五言古诗,通过对诗人自身读书生活的描绘,表现出诗人的儒雅气质和对学问的热爱。 首联“一身赍万卷,编室寄烟萝”,诗人以自述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学问的热爱和追求。他随身携带万卷书籍,寓居在如烟的藤萝之中,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学问的痴迷,也暗示了他在艰苦环境中仍能坚持求知的精神。 颔联“砚滴穿池小,书衣种楮多”,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刻苦读书的场景。砚台里的水滴穿成了小池,书页上则种满了各种纸张,这种细节的描绘,既表现了诗人对学问的执着追求,也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颈联“吟诗山响答,泛瑟竹声和”,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山中吟诗时,山间回响回应,与自己的吟诗声相互应和;同时,又用竹子发出的声音来比喻自己的书声,表现出诗人对学问的热爱和追求。 尾联“鹤板求儒术,深居意若何”,诗人以“鹤板”为引子,表达了自己对儒学的追求和热衷。然而,“深居意若何”却让人产生一种深深的思考:诗人身处深居之中,却仍然不忘求取学问,这种精神让人敬佩。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诗人自身读书生活的描绘,表现了诗人的儒雅气质和对学问的热爱。同时,也通过这种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以及对学问的敬畏和尊重。
相关诗词
  • 1
    [唐]
    稽山碧湖上,势入东溟尽。
    烟景昼清明,九峰争隐嶙。
    望中厌朱绂,俗内探玄牝。
    野老听鸣驺,山童拥行轸。
    仙花寒未落,古蔓柔堪引。
    竹涧入山多,松崖向天近。
    云从海天去,日就江村陨。
    能赋丘尝闻,和歌参不敏。
    冥搜信冲漠,多士期标准。
    愿奉濯缨心,长谣反招隐。
  • 2
    [宋]
    紫纶飞下会稽山,衣绣归来冠军豸。
    总马长鸣天路熟,棲鸟重认禁枝寒。
    人忧时世方多事,我喜朝廷看谏官。
    尧舜君民身稷契,不为容易不为难。
  • 3
    [宋]
    岂无一弓地,载子三世碑。
    碑端语云云,碑下冢累累。
    白杨秋气深,碧草春露滋。
    翻怜会稽山,禹穴不得窥。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