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听素法师讲《法华经》》

法子出西秦,名齐漆道人。
才敷药草义,便见雪山春。
护讲龙来远,闻经鹤下频。
应机如一雨,谁不涤心尘。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赠法融师”,作者是李中。从诗的内容来看,它是一首赞美和歌颂法融师清净禅心的诗。 首句“法子出西秦”,通过描绘法融师如同佛门法子般出身高贵的地理环境,烘托出他与众不同的地位和气质。西秦,指的就是甘肃一带,暗示法融师生长于那里的禅学世家,其家世渊源和独特地位自然使其与众不同。 次句“名齐漆道人”,借用了历史上著名的禅师漆道人(即药山惟俨)的故事,用以赞美法融师的德行、学问、禅定功夫与漆道人相当,甚至更高。 接下来“才敷药草义,便见雪山春”一句,进一步赞美了法融师的学识和智慧。药草义是佛教禅宗中常用的象征性表达方式,用以比喻世间的种种纷扰和烦恼。法融师能够通过药草义的阐述,使人看到内心的清凉和智慧,就如同春回雪山一样。 “护讲龙来远,闻经鹤下频”,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法融师的讲经布道能力以及他对佛教经典的精通程度。这不仅吸引了远方的高僧龙前来听讲,连普通的动物如鹤也频繁地来听经,表现出他的佛法影响力之大。 最后“应机如一雨,谁不涤心尘”一句,形象地表达了法融师的应机施教能力。他就像及时雨一样,无论什么人、什么问题,都能给予恰当的解答和指导,使人内心的烦恼和尘垢都能被洗涤干净。这进一步赞美了法融师的禅学修为和智慧。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法融师的独特地位、学识、智慧、讲经能力以及对众生的影响,表达了作者对法融师的深深敬仰和赞美之情。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力。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作者对禅宗思想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
创作背景
《听素法师讲〈法华经〉》是唐代诗僧皎然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歌描写了作者听素法师讲解《法华经》的感受。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佛教盛行:唐朝是佛教在中国发展的鼎盛时期,佛教思想和文化对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皎然作为一位诗僧,对佛教有着深厚的信仰和了解,因此听法师讲经成为一种自然的修行方式。 2. 寻求内心宁静:皎然的诗歌多表现出世间的苦难和纷争,而佛教教义为他提供了一种寻求内心宁静的途径。听素法师讲经,可以帮助他进一步领悟佛法,提升自己的修行境界。 3. 对法师的尊敬:皎然对素法师的学识和修行非常敬仰,通过听经,他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法师的思想和见解,表达对法师的尊敬和敬意。 综上所述,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与唐朝的佛教文化、皎然个人的修行以及对素法师的尊敬有关。
下一首
《鹤》
相关诗词
  • 1
    [清]
    四十余年礼世伽,本来面目是天家。
    清凉无物何所有,叶斗峰横问法华。
  • 2
    [宋]
    有一物,黑似漆,常在面门出入。
    骑声盖色,妙密中险崖。
    倒用逆施,险崖中妙密。
    三世诸佛远之愈亲,白牯狸奴得之转失。
    法华不惜眉毛,为汝当阳拈出。
    夭夭矫矫,粼粼皴皴,将谓南山鳖鼻,却是天台楖栗。
  • 3
    [宋]
    高不高肤寸,低不低太华。
    深不深蹄涔,浅不浅溟渤。
    法华高低深浅,瞒诸人一点不得。
    诸人高低深浅,亦瞒法华一点不得。
    尽情画断,更莫论量。
    缀钵饭抄云子白,晴瓯茶泛雪花香。
  • 4
    [唐]
    法师东南秀,世实豪家子。
    削发十二年,诵经峨眉里。
    自此照群蒙,卓然为道雄。
    观生尽入妄,悟有皆成空。
    净体无众染,苦心归妙宗。
    一朝敕书至,召入承明宫。
    说法金殿里,焚香清禁中。
    传灯遍都邑,杖锡游王公。
    天子揖妙道,群僚趋下风。
    我法本无著,时来出林壑。
    因心得化城,随病皆与药。
    上启黄屋心,下除苍生缚。
    一从入君门,说法无朝昏。
    帝作转轮王,师为持戒尊。
    轩风洒甘露,佛雨生慈根。
    但有灭度理,而生开济恩。
    复闻江海曲,好杀成风俗。
    帝曰我上人,为除膻腥欲。
    是日发
  • 5
    [唐]
    宗师心物外,为道运虚舟。
    不恋岩泉赏,来从宫禁游。
    探玄知几岁,习静更宜秋。
    烟树辨朝色,风湍闻夜流。
    坐朝繁听览,寻胜在清幽。
    欲广无为化,因兹庶可求。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